您当前所在位置:

科学新课程教学中几对关系认识

2013-03-28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科学新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相对应的关系,比如:主导与主体、探究与接受、过程与结论等等,我常常在这些相对应的关系之间徘徊和深思……在几次听课和研讨活动中,我突然发现在对新课程的认识上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这使我领悟到:在充分肯定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同时,如何有效地预防与纠正认识上的极端化和做法上的片面性尤为重要。

主导与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把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此,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学习科学的方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这很有必要。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再重要呢?

学生在学习科学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确重要,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方法指导、技能训练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教法对学法的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盲目性,更好地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在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反馈。教法得当,不仅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教法领悟到学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效果差别很大,这就体现出“导”的功夫。叶圣陶先生的著名观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强调的是“教”字。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是体现出教师主导作用的成功。因此,课堂教学应摈弃灌输和填鸭式的老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倡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样,我们是否能把探究学习看成最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接受学习可有可无的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