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2013-03-2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教育,作为与人类社会历史共始终的现象和活动,对任何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人来说,不仅具有客体意义,甚至已内化为主体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众所周知,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素质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教育所面临的外在性的矛盾适时地、恰当地转化为教育的内部矛盾,即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在教育内部实现受教育者的发展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不断地把人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所要求的水平上,使人在社会化的基础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通过培养人的全面素养来解决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素质教育将要面临的永恒任务。

素质教育的实施既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因此,素质教育的发展应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能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服务。它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方针和目标。同时,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各类学校的比例、布局和设施等问题,也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制约,也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深的要求:应以学生的实际条件为依据来开发其心智。

素质教育的效果要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身心状态的制约。因此,要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状态这一条件,其次要利用这一条件,如果有些条件不具备,并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教师就要创造条件,比如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补课,对注意力、信心、毅力等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些必需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标,素质教育也才能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命、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人道精神的人。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幸福感,对教育产生亲切感,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丰富人性的人。为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就得整顿学校条件,指导和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够或个人或集体地进行发挥兴趣爱好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同时,还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特别是各种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如爱护人的生命、关怀家人的幸福、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等方面的教育。 然而,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尊重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相统一。

二: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个性特点的多种多样的人才,而学生本身的天赋、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气质等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应积极地从多方面发挥具有丰富内容、各具风采、洋溢旺盛生命力的学生,为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应积极地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选择的意识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选择的权力、同时结给予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