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2013-03-12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现代公共经济学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服务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给社会带来收益,又能够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给个人带来收益,因此既具有公共属性,也具有私人属性。义务教育主要具有公共属性,非义务教育既有公共属性,也有私人属性。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应该在不同类别的教育领域中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社会和个人成本分担,以及教育服务可以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多途径生产和供给的理论依据。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当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开放了教育服务市场,以满足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在我国,不论人们对教育市场持何种态度,都否认不了的事实是,教育市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在调节教育供求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承认教育市场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政府是教育的首要提供者,也不否定教育的计划供给;恰恰相反,是为了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就像许多市场都有功能性缺陷一样,教育市场也有相应的缺陷。在教育发展改革和教育国际交流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发挥教育市场的积极作用,如何克服其功能性缺陷,使其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认为,教育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从总体上说,应该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一、教育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均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并由国家举办的学校或专门机构来承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对各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与其相关的教育市场随之开始发育。

教育市场首先从非正规的教育培训起步。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的恢复和国家出国留学政策的开放,带动了各类高考辅导班和外语培训助考机构的蓬勃兴起。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得自学考试辅导和教材市场日益扩大。同时,以升学为目的的复习辅导市场,以培养儿童及青少年一技之长为目的的外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各类专业技能、兴趣特色学校和家教也纷纷涌现,由于参与的学生数量多,相应的“学杂费”及相关支出逐年高速增长。

从80年代初期起,在正规学历教育中也出现了教育市场的萌芽。1980年,在公费招生计划难以满足广大青年入学愿望的情况下,全国普通高校开始招收部分计划外的自费走读生、委培生。这是运用学生个人或用人单位付费的市场机制扩大人才培养的手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办学校开始进军正规学历教育,标志着我国教育市场向教育主流领域的迈进。国务院和教育部专门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大、中、小学近6000所,学生数百万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已构筑成为与政府公立教育并行运作的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

进入90年代,市场现象在教育领域中的存在已相当普遍。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和专门人才市场的强烈推动下,学校和教师开始感受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巨大压力,从教师的流动到近年来学校主动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教育中的劳动力市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居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和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提升,优质基础教育、高层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与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之间的碰撞,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转制学校和部分大学与企业合作举办、自收自支的“二级学院”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以来,高等学校的扩张走出了一条“政府指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投入”的新路子。这实际上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又出现了海外教育机构抢滩中国教育市场的新动向。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加入WTO,发达国家抢占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我国教育市场发展的初步实践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或观点:第一,我国的教育市场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客观的历史现象,它首先在计划和政府覆盖最少的地方涌现,比如非学历教育、非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各种培训等,这些教育培训几乎很少或没有政府专门的教育经费拨款和资助,这里的教育市场发展相对较早,且较为充分。第二,供求矛盾最尖锐的领域往往成为教育市场发育的突破口。第三,教育市场的发育大大缓解了教育供需矛盾,扩大了教育的总体规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传统的公立学校,促进了全社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