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运用现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

2013-03-12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信息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人才,既要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多媒体课件,笔者体会到可以从到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解放思想,创新模式,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几乎每一篇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看到关于"创新"之类的文字,没有人会否认创新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创新并不是靠简单的"谈"或"写"就能"创"出来,创新应是一个艰苦的、充满着挫折与痛苦的更新和探索的过程。创新首选应该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早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任地位却始终未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学习也丧失了主动性,失去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对政治课的兴趣索然,哪还有"创新"可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真正解放思想,实行"重心"转移,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学生走向知识。要完成这种转变,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有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迪智慧的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这种课堂气氛的方法很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许多政治教师已经在自觉地运用这一技术进行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当它把声音、图像、文字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机结合时,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和知识容量,节约授课时间,提高授课效果,而且由于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一跃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事物的发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中,播放学生最感趣的"9·11"事件的录像和图片及相关资料,要求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9·11"事件发生的原因;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课中,播放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恐龙》片断,启发学生分析恐龙蛋孵化成恐龙的内因和外因;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中,播放电影《孔繁森》剪辑,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等等。实践证明,在多媒体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的求知欲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再好的形式如果脱离了内容,只能是一具没有生息的空壳。因此,多媒体课件应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突出它的实用性,并始终围绕学生主任地位发挥作用。离开了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应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沦落为更加昂贵的"黑板"和"粉笔"。所以在制作课件前,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设计方案,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设计《事物的发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对"9·11"事件仍然充满兴趣,但是限于知识构成,看法不一。在综合了学生的各种因素后,我设计的课件简洁清晰,选用统一模板,多媒体展示"9·11"事件中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过程、背景资料及各国的态度,并配以优美凄婉的背景音乐,演示诸如"美国为什么会发生9·11事件?"、"怎样看待恐怖主义?"、"面对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等问题,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冷静地思考,积极地讨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果教学模式停留在"看-问-讲"传统模式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没有解放出来,所以教学模式也应在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更新。我一直在尝试"议-点-议"教学模式。"议"就是讨论。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讨论题的背景资料,根据本课内容结合时事出讨论题,启发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去发现问题;"点"就是点拨。在充分阅读教材基础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释疑。在答疑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相关理论,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理论;后一个"议",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更深层次的现实问题。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把大量背景资料和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做参考,鼓励学生在全面把握材料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看法。整个过程中,教师点拨要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包括多媒体演示时间),学生讨论、质疑应不少于25分钟。此外,在探讨难点、热点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情况打破课时的束缚,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可以适当处长课时,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缩短课时,一切以学生以为中心。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