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感悟新课标理念 认清课程改革的方向

2013-03-06

1.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哲学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价值多样性及其扩展。哲学的这种价值的多样性对课程的影响就是课程价值的多样性及其扩展。其中影响较大的价值取向有三种:①以经济发展为本;②以社会发展为本;③以人的发展为本。而这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就是融合,因为割裂与孤立都会给课程带来不同弊病,从而使教育贬值。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他对社会理想的认识基础上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基本形式”,并且,“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点在个性与自由。离开了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发展。我们历来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但是在如何处理好这三种基本价值的关系上却是经历过曲折的。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楚课程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固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是基本的方面,然而,更基础的是课程在人的发展上所体现的价值。多种价值的融合,特别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融合,将是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也就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来实现的,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影响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位学生既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就将“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列为21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可见,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课程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

(三)发展的终极追求:走向全人教育

1. 全人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代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为了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种着眼于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使学校的课程目标表现出以下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是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五是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六是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根据上述价值取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