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其运作

2013-03-06

3.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1)培养大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利于教育行为更好的反映社会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投入产出机制,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

(2)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高等教育产业观念将以教育服务的新理念,真正撼动封建的“师道尊严”,还学生以“上帝”的地位,为学生身心的创造性发展,也为教师的高智力服务劳动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兑现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将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冲击并重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

三、如何进行教育产业化运作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推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有一定的认识,在思想上形成必要的势能,另外政府必须下定决心对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为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则要树立学校经营的观念,合理优化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扫除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障碍

长期以来,我们已有的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如“教育不该营利”、“精神文明事业不该产业化”、“捍卫教育公正”等造成了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排斥,因此,必须解放思想,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进行认识。

1.高等教育应该允许赢利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由国家单一投资经营,办学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高等教育不能赢利的观念。我国教育法也规定了教育不可以赢利。理由是如果学校可以赢利,就会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对教育质量的要求,降低了教育质量就损害了教育的社会效益。该观点明显的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但是,即使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质量竞争也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企业因为贪一时之利而降低质量,必定会失去市场,进而损害自身的经济效益。况且还有国家监督,低质量的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如果高等教育是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学校获得高额利润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其办学质量,可见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与学校的经济效益是一致的。问题主要是国家如何规范高等教育市场,制定出合理的高等教育服务标准。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一个高等学校由于办学好而得到高额利润,非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2.并不是所有的精神文明事业都不可以产业化

一些人以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高等教育是否可以产业化的标准,认为凡涉及精神文明事业都不能产业化。事实上哪些东西有利于精神文明与教育的内容有关,与用什么组织机制来运行无关。不能因为某些领域的活动不能市场化就判断它是高尚的,能导入市场机制的领域就判定它是庸俗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一种组织方式,与通过某种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3.高等教育产业化不妨碍教育公正,恰恰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教育公正

有人从捍卫教育公正的立场出发,认为教育产业的必然后果,就是学校将以利润原则作为其运行的唯一法则;认为教育产业的必然后果,就是学校将以利润原则作为其运行的唯一法则,使社会成员因其经济背景不同而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从而危及教育公正。事实上,公正或公平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实现教育公正或公平途径也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教育公平也并不是教育资源的完全分配。真正的公平应该体现在个人享有教育资源的多寡建立在以个人对社会贡献多少基础之上。高等教育资源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总是稀缺的。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或预期贡献为依据进行有差别的分配就是公平的,否则违背了获得与贡献相对称的原则就是不公平的。实现教育产业化能够确保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这一稀缺资源按照获得与贡献相对称的原则来分配,这其实就是最大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