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述评

2013-03-06

2.3.4 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会话:建构式教学认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包括学生与情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互动的重心。教师应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各小组内共同分析信息,研究问题,取得共识,进而小组之间交流,相互协商。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旨在让整个学习群体(包括老师和每一位学生)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这对学习技能较弱的学生尤其起着很好的激励作用,很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注②)

2.4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是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②教师充当父母形象角色、管理员角色;③教师具有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角色;④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模范公民角色;⑤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⑥教师是教育者、也是科学研究者。

我们要知道,教师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他们对于学生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影响,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成才观以及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的塑造和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角色的扮演十分重要。

2.4.1 转变观念,以全新的视野看待学生:现代学生个性很强、自主性很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发展潜力,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其特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尽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秉性和爱好,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学生,都能够成才,教师要在正确的指导启示下帮助学生自主创造、自主发明、自主学习,塑造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4.2 把学生当作教育活动的主体,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改变以前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主体地位,把教师角色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角色,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为学生服务,一切教师效能为学生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学长、朋友身份帮助学生学习,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必须紧紧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进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4.3 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准确定位教师的形象:传统的教师形象是“师道尊严”,教师功能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度和信息传播的不对等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形象定位,致力于做一个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做学生的学习顾问,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学习的态度努力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注③)

3.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反思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指导思想,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塑造,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探索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上下正在建构主义思想主导下围绕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偏重教学过程,忽视教学目标分析;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分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忽视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对建构主义进行反思,至少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的挑战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正在不断影响着新的教学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赞同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对学生如何解释教学主题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真正的问题,与他们的同伴进行创造性的交流,努力加深对教学主题核心思想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由许多事实组成的现有陈述,那么他们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却发现了许多困境,如何认识我们发现的面临着许多挑战,对于深刻理解建构主义教学观、坚持实施建构主义教学关系重大。

3.1.1 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中绝大多数是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他们受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模式的教育,很难适应或转换教育观念,即使转换过来了也是变了味的不伦不类的建构主义教学方式。教师们运用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成型的一套“观念体系”去想象他们课堂中的教学,形成他们的思路并为教学做出计划。而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短时间内改变。从根本上说,这些是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要求相违背的。不幸的是,经一代代相传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和学的这些标记,仍然存在于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遍认为教室越安静越有秩序就更有可能发生学习行为。教室成为被权威占据的空间,学生做着相同的基于技能的任务,以便保证学习的一致性,标准的结论潜藏于这一环境的每一个地方。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批判精神,缺乏怀疑精神,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也必然形成严重的依赖性,缺乏批判能力,导致创新能力缺失。

3.1.2 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首先,建构主义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挑战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主题的理解上。学生理解一个教学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所以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探讨理解这些主题的各种方式;其次,表现在教学技巧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主动建构或组织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或书本中吸收知识。教师的教学技巧应该适合于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不管是运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应该努力配合学生思维,而不是支配学生思维;最后,表现在对教学情境的监控上。由于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个人建构知识,并提倡合作学习,学生活动就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要求教师对分散的学习环境要有较强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3.1.3 建构主义对教学管理的挑战:建构主义教学的有效形式要求在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较大的改变。教学活动需要不固定的时间表,可以对课程进行整合,甚至可以安排有兴趣的教师在一起组成团队教学情境,把几门课合起来进行教学。当学生在从事问题解决和教师帮助指导学习时,教师会发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将使教学时间超过所规定的课的时间,这种情况常常意味着教师将不得不同管理者以及其他教师协商进行课程整合,为教学管理和正常授课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形式和要求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允许学生理解的多样性,所以教学评估的方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这些似乎与传统评价标准是不相容的,在实践中很难具有操作性。

显然,本文在此所描述的挑战仅仅是一部份而已,肯定还有其他的一些还没有认识到的更为深层的挑战,但是清楚这些挑战对于帮助教育者创造和维持建构主义试验教学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一篇:什么是自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