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素质教育背景下校长的人才策略

2013-03-0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赢得教师,才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教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难以完全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推行和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科学的人才策略则是其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本文就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识才之眼

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基础。刘劭在《人物志》序言中写道:“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可见,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而至“兴业”。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应有“举世皆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的识才慧眼。

1、校长的“识才慧眼”,首先应表现在对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标准的准确把握上。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这是一个既有广泛共识又易被大家忽略的命题。波兰尼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人类的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而且有着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默会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也是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是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的。波兰尼的知识论给我们正确地“识人”指明了方向:文凭、职称、教龄这些东西实际上仅仅是反映一个人明确知识的间接指标,更重要的默会知识是无法通过“文凭”来反映的。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理性的人才标准应该是:“不惟资历看能力,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职称看称职,不惟既往看发展。”

2、校长的“识才慧眼”,更多的应表现在对那些缺点明显的教师个体也能见其所长,录其所专。

很多时候,优点越突出的人,其缺点也就越明显。“人之才行,自古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有的教师性情耿直,遇事喜欢直陈利害,一些领导常认为是缺点不能容忍,难委重任不说,还欲尽力“驱逐”。实际上有眼光的校长则往往能见其所长,用其所专,化不利为有利,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校长有了这样的识人之道,学校的人才资源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青年教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都会进一步增强,价值取向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校长不尽快转变观念,仍然以老眼光看人,很容易把这些也当成是缺点不能容忍。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校长的“识才慧眼”,需要在不断克服心理偏见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长期保持。

人才的鉴识,毕竟是一项主观色彩很浓的活动。这些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上,应该引起校长的注意。首因效应就是先入为主,以第一印象代替全面了解;近因效应是指对人的长期了解中,最近了解的内容往往占优势,掩盖了对他的一贯了解。一般情况下,对陌生人的知觉,常常有首因效应。而对熟悉的人,则容易对他们的新异表现产生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很好。一般情况下,对一个人的情况了解不多,易产生晕轮效应;定势效应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形象。如年轻人常常认为老年人都是守旧的,反对新事物的。老年人则易认为年轻人大多是轻浮的,办事不牢的。显然,克服这些识人过程中的心理偏见,对于校长准确、客观地识别和发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长在识人的时候坚持全面地看人,历史地看人,发展地看人是克服这些心理偏见的有效方法。

其实,有些校长不能准确识才,并非他们缺少眼力,也非心理偏见的影响,而是囿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抵制不住不正之风的压力。这就不仅仅是校长人才策略的问题了。总之,只要校长在识人方面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以“框框”定取舍,不以“小恶”而忘“大美”,扬长避短,求其所长,就能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