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我国教育经费问题的症结与对策

2013-02-28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一、经费增幅不小,危机却日益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全国财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1980年113亿元、198 5年225亿元、1989年343亿元、1991年460亿元,直到1992年达539亿元,大约每五 年翻一番。中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费也显著增长:小学,1980年24元,1985年47元,1991、 1992年分别为115元和139元;中学,1980年60元,1985年127元,1991、199 2上分别达255和301元。尽管如此,近年来教育经费状况却空前恶化。

—一拖欠教师工资愈演愈烈。据报道,到1993年,除北京、西藏外,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拖欠。 对占553万小学专任教师超过1/3的204万“民办教师”,政府只给为数甚少的生活补贴。

—一各级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重(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办学经费)降至1978年来的最低点,中、小 学分别由1978年的37.4%和25.3%下降到1992年的18.6%和12.0%。1978年前 公用经费已不敷应用,必备的教学设备、图书欠帐累累。现在下降到甚至不足1978年的一半,大多数中小 学无钱购买图书,科学实验和音体美设备等教学必要设施严重缺乏,办学条件日益恶化。

二、高入学率和低投入的强烈反差

解放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以世界上任何大国所未曾有过的速度发展、普及。全国小学毛入学率1949年 为38.1%,1953年达72.9%,到70年代就在全国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由于小学的普及,1 990年15~19岁青少年的文盲率只有7.0%,不但远低于印度(34.4%)、巴基斯坦(50.5 %),甚至比中上收入的巴西(7.9%)还低些;成人文盲率之低,也为其他低收入国家难望其项背。现有 2.2亿文盲中的约2亿是小学未普及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消灭青壮年文盲的前 景为期不远。

表1 公用经费在预算内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

(附图 {图})

表2 教育投入和规模比较(1990年)

(附图 {图})

?UNESCO在计算时仍沿用小学5年制为基础,如考虑5.6年制并存的情况,实际数要低些,约为 115%

早在6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一度普遍显著增长。工业化国家从约4% 增到5~6%;发展中国家从约2.6%增至3~4%。我国到1980年,尽管教育规模已显著增大,教育 经费只占GNP的2.5%,1983、1985年稍升到2.7%,此后又逐渐回落,1991年1992 年只有2.3%,甚至更低。

我国要维持比其他低收入国家高得多的入学率(比印、巴分别高约30%和两倍半,比中、印以外的低收 入国家平均高70%),政府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却比这些国家低得多,这就是我国教育经费出现危机的症 结所在。还应指出,在我国教育投入比重进一步降低的同时,十年来巴基斯坦却从原来占GNP2.0%提高 到3.2%。

有人认为,低投入、大规模,正说明我国教育投资效益不低。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诚然,如达到同样的效 果,规模大、投入少是效益高的表现。但是,我国由于教育经费长期短缺、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低下,民族素质 堪忧,已危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正是投入短缺,严重危害了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效 益。

三、衡量教育经费水平的有效判据—一生均经费指数

如何对教育经费状况进行历史的、国际的比较,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

库姆斯(philip H.Coombs)根据对美国、加拿大、瑞典三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惊异地发现:“即使教 育质量依旧或下降,所有教育系统的实际生均成本呈逐年上升的反常(!)趋势。”(《The World Crisis In Education—一The View from the Eighties》,Oxford Univ.Press,1985)在我国,教育经费虽然基本做 到“两个增长”,中小学生均经费也增幅不小,但办学经费却更加拮据。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