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创造力培养的探讨

2013-02-20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个特定时代,江泽民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与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相关的问题---创新,也就是创造力。所谓创造力是人的一种十分复杂的能力。心理学将它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种能力或智力品质叫做创造力。在心理活动中,创造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而在外部客观行为中的表现主要为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培育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作用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研究性学习是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学习活动。而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去获取数学知识并加以应用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前提。人的创造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就个体心理而言,其核心决定于人格特征。多数学者认可的创造才能在人格特征方面表现为:突破常规,超越习惯,以求新求变、冒险的探究精神去构思观念或解决问题。简要概括为好奇心、冒险、挑战性、想象力等特质。借助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载体,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过程中,对学习生活、社会生产等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教师应鼓励、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有独到见解,不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等人格品质。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目标上,研究性学习把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生以培养创造力为最终目标,从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等来确定研究课题,设定本课题研究的小目标,这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人只有在自主与主动的活动中才能进行思考,并赋予情感,获得经验。在学习内容上,研究性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研究型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强调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也就是说,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是开放性的,这种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打破了以往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和被管教的局面。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1)确定研究课题。最初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专题.包括开设科普讲座,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动机。(2)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提出后,要认真分析产生该问题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案。研究方案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3)实施研究。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可采用实验操作现场观摩、讨论问题、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作好详细的工作记录,记下体会和感受。(4)撰写报告。通过对前一段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后,撰写研究报告。(5)成果展示。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有时还会引发对新的问题的探究。

第四,在组织形式上,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除个体独立形式,还有小组自愿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合作精神是创造性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以《学会关心》为题的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的教育哲学需要强调一种全球合作精神。”1996年,21世纪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怎样与人共事,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需要学生共同制订研究方案与计划,分工、合作收集、查找资料,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共同商议撰写研究报告等等。在这样一种相互学习、交流、切磋、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团结、合作、严谨、锲而不舍等创造性人格。

第五,在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自由遨游的空间。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确定课题、制订计划、实施研究、撰写报告、展示成果)中,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性格特征等进行自由的选择、自由的探索。在这样一种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创造潜能定会被激发、被唤醒。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