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现实与理想的张力——基于考试与素质发展关系的中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我国中小学考试正处于相当混乱的状况,其原因之一是较长时间以来关于考试与素质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以下认识误区:不恰当地套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考试与素质发展之性质的误解;将局部当作整体;片面地或过高地看待考试的功能。考试与素质发展既有着重要的实质性联系,又有着重要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局部现实与完满理想的张力关系。基于这种张力关系的考试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包括:确立全景发展的理想;充分考虑考试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关注和把握考试的局限性。

近年来,考试(本文中的考试指中小学考试)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方面,对考试的批评真可谓铺天盖地,其中不少批评还严厉至极;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在努力地为考试做辩护。在激烈的争论中,考试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事实而延续和发展着。而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有不少文献甚至明确提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于一些人士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提法存有疑问,本文暂且慎用这两个提法,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教育的基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这样,考试与素质发展的关系,就成为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相当复杂的问题,对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探索。本文试图在考察考试与素质发展之关系的基础上对构建考试体系的基本思路作一些探讨,从而为考试和整个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关于考试与素质发展之关系的认识误区

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于考试与素质发展的关系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概括为三种主要类型:(1)考试与素质发展是对立的,考试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考试从根本上阻碍着素质发展,因此要发展学生的素质,就要废除考试。(2)考试与素质发展是一致的。考试成绩就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素质,要促进素质发展,主要依靠考试。(3)考试与素质发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考试一方面阻碍着素质发展,但又是素质发展的必经途径,并且是社会选拔人才的必经之路。应该说,关于考试与素质发展之关系的各种讨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并合理处理考试与素质发展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这些观点还包含有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恰当地套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这里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宏观层次的思维方法的定型化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已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种。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将事物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二元”,并将两个方面对立起来,对其进行非此即彼式的选择,或者分裂开来进行分析。早在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思维方式就已流行,后来,这种思维方式又发展到将两个方面根本性地对立起来的同时,也承认两个方面之间的所谓的“统一性”。在中国和西方的传统哲学中,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哲学中阴与阳的对立、义与利的对立,西方传统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体现,因而在传统哲学中,哲学的根本问题“变成一个调整或协调两个分开的存在领域的企图”[1]。今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上述关于考试与素质发展之关系的第一种和第三种观点,就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这里,暂且不讨论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本身的正确与否,但我们认为,考试与素质发展的关系是不能套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的,因为这两者并不是一对对立的范畴。

2.对考试与素质发展之性质的误解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将考试与素质发展看作是性质相同的两件事,由于有这种观点,就期望二者达到同一化、完全一致,如果没有达到完全一致,就认为两者是一对矛盾。进而认为考试对素质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是当今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罪魁祸首。再加上概念上的模糊化,就在观念上形成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尖锐对立和所谓的对“应试教育”的大批特批。其实,考试与素质发展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个范畴,与此相关。即使“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提法是恰当的,它们也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发生于教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不同层面。二是将素质理解为知识与技能等之外的某种神秘的、空洞的东西,或者说,把知识与技能等排除在素质范畴之外,由于考试往往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因此就认为考试的东西与素质无关。认为考试无益于素质的发展,而为准备考试又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因此简单地认为考试与素质发展是相矛盾的。

3.将局部当作整体

第三个认识误区是将局部当作整体,即把含有考试或具有考试指向的教育简单地称为应试教育。前者认为,教育过程中设有考试,学生为了成功地通过考试,当然要对考试有所准备,这是正常的现象,那么,这种教育能否被称为“应试教育”呢?在一定的教育阶段结束之后实行相关的考试,如升学考试,因而使得这个阶段的考试具有考试指向,这种教育又能否被称为“应试教育”呢?显然不能。因为含有考试的教育过程,往往具有很广泛的范围,考试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局部;教育具有考试指向的同时,还具有其他指向,考试只是其中一个表面化的指向。而我们不少人却将这些教育称为“应试教育”,并将之与素质发展对立起来。长久以来,虽然我们的教育都强调考试,考试的面也较窄,但学生的素质发展并不像我们所批评的那样片面、那样畸形,我们的教育并不那么失败。

4.片面地或过高地看待考试的功能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导向功能,即把学习者的素质发展导入一定的方向的功能;改进功能,即通过考试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发现学习过程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改进学习的功能;激励功能,即基于人的自我肯定、自我表现、自我概念等自觉意识,通过考试激励学习者学习的功能;选拔功能,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功能;分流功能,即通过考试来甄别不同学生的优点与弱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必要分流的功能;控制功能,即社会通过考试对教育方向与进程进行一定控制的功能;研究功能,即通过考试为教育研究提供相关的客观数据的功能。可以看出,考试的功能更多地是教育性的,只有少量的是选拔性的,教育性的功能就包括多个方面。无情地批判、简单地否定考试的人,往往认定考试只是选拔与分流的手段,而没有关注到考试的其他功能。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