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议课堂文本与学生的结合法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一节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理解文本,结合现实,调整言行,与时俱进呢?笔者认为:找好文本与学生的结合点至关重要。教师犹如一个导演,艺术的导好一节课,学生喜欢学,乐于接受,高效学习。《学会生存》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激励、了解、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语文教学谈谈文本与学生艺术结合的方法。

1结合题目迅速入题

一篇课文的题目,要么是文章的线索,要么是文章的主旨,总之是文章的文眼。语文课从题目入手是最经济适用的理解课文的方法,很容易打开文本与学生的切入点。如说明文的题目多是说明文的对象或是说明文的事理,抓题目很快入题入境。如《故宫博物院》,就题目一下就能猜读相应的问题:它的位置,历史,布局等。而议论文的题目多是中心论点,或是引出中心论点的关键语句。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抓这一问题就很扣人心弦,这是大家都关注也很敏感的问题。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题目较为讲究,但也简单,它的思维空间比较大,要老师去引导。如《雷电颂》,对象是雷电,中心是颂。为什么要颂,颂了什么?真的就是颂的雷电吗?

2结合文体特点打开思路

各种文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了解了各种文体常识之后,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的要求直接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如新闻体裁:3特点,5结构,6要素。从新闻5结构中去了解文章结构,从新闻6要素中去了解整个新闻事实,从新闻3特点中知道了新闻的语言特点。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抓住“形”和“神”。小说根据小说三要素——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即可。诗歌,从理解凝练含蓄的语言去理解诗人寄于其间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寻求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就课文内容的某一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犹如课堂的一条线索贯穿整个课堂。《马说》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问学生赞同文章的观点吗?觉得是先有千里马呢还是先有伯乐?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一节课就在这样的争论中,不断认识中,高效不疲倦的学完了。

4结合关键词句各个击破

一篇课文中总有这样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是写人叙事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文章的关键句。文本的学习,抓关键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敬畏自然》,“敬畏”一词在文中如何体现“又敬又畏”的?“敬畏自然”怎么就是“敬畏人类自己”呢?如《春酒》,“真正的家醅”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就无法去找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背影》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什么样的背影?为什么最不能忘记啊?

5结合生活体验直接碰撞

语文即生活,文章都来源于生活,道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真谛。尽管学生的人生体验还很少,有时间悟不出深的道理,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以后应该如何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改也明确提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其实课堂在学生“出错”时更容易“出彩”。如科幻小说《喂,出来》,就环保中垃圾的处理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对本课学习达到高潮,并能引发学生对垃圾的关注和思考,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大雁归来》,就动物的问题惹出环保的话题,明白:关注动物就是关爱自然,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6结合时政敏感话题点燃激情

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新闻事件。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尤其网络更会带来前卫的信息,更让人注目思考。如地震时,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引发人思考的“范泡泡”事件。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夺金的壮举。残奥会上激励人心的身残志更坚的动人事迹。09年祖国母亲60华诞的感动。这些都可随时用到我们的课堂,刺激学生的新奇心,并也可让他们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