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五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一、“五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今天人们对数学这门科学的认识是:数学不仅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乃至数学语言、符号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代计算机的发展又给数学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事实上,“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对数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的教学大纲对基础知识的界定不再仅仅局限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它是显性知识中蕴藏着的隐性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显得更为重要,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过去的教学中基本上符合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是由于过于偏重对双基的培养,因此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新大纲目的的关键。笔者尝试着运用“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答疑解惑——反馈练习——总结归纳”五步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

“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一节的学案(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一重要定理,培养公理化思想和估计意识,掌握合情推理、凑等技巧等。

能力目标:能运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及求一些函数的最值;通过对不等式结构的分析及特征的把握掌握重要不等式的联系;通过对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和等号成立的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认识习惯,进一步渗透变量和常量的哲学观。

情感目标:学会合作,互相切磋增进友谊、取长补短;科学严谨做人,转换角度做事。

重点: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求最值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

知识链接:不等式的概念;常见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的概念;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学法指导:弄清概念的条件与结论;仔细研究命题的字、词、句,把握准命题的条件、结论和意图,选准方法解题。学会探索,学会合作。

基本知识(问题化):(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a>b ;②a>b,b>c ;③ a c>b c;④ ;⑤ ; ⑥a>b0bnan;⑦a>b0 。

(2)基本不等式:如果a,b都是实数,则a2 b2 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均值不等式:如果a,b都是 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取“=”号)。

(4)概念辨析:①对于实数a,b,c,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ac2>bc2,则a>b;若a

②“a>0且b>0”是“a b2”成立的( )。

A.充分而必要条件;B.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③下列函数中,最小值是4的是( )。

A.y=x ;B.y=sinx ;C.y=4ex e-x;D.y=log3x logx3(0

学习反思:(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理解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和结论是解不等式的前提。(2)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运用恰当的方法是解题的秘诀。(3)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升华。(4)熟记已学过的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的先决条件。学会交流才能知人所长、补已所短,从而逐渐进步。

反馈练习与作业布置可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适当增删恰当组合,使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练习题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2.“五步教学法”时间与内容的安排

提出问题:上节课结束时把下一节课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领会内容实质,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以便带入课堂交流。所以,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每组至少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5~1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