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当代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探究的文献分析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部分家长抱怨摘要: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管严了,会顶撞;管宽了,又会无法无天。不仅如此,教师们也经常困惑摘要:怎样让“小家伙们”听我的?事实上,抱怨也好,困惑也罢,一个潜在的逻辑是“小家伙们”需要人管,需要有外部的控制。但内在的控制更能保持一贯,更有益于心理健康,因为具有内在控制的人,能自己作出行为的选择。由内部的自我控制取代由成人维护的外部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层面,但这是一个缓慢的社会化过程。下面我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探究成果作如下小结,以唤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关注。

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意义

“我们希望儿童由自己控制而不是由别人控制,原因在于,能控制自己的人可靠而负责任,能指望他正确的行事。不管有无交通警,他们都不会去闯红灯”。(乔安·亨德里克)

21世纪需要创造性智力,更需要创造性人格。当我们探索儿童社会化新问题时,重在探究创造性人格。它包括开拓性、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独立意识、自信心、进取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必备品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人格品质及社会性的发展。有人认为,自我控制的能力对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自我延迟的满足是未来20年的前沿课题。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

在分析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之前,有必要探索一下自我的概念。自我是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知”即自我熟悉,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情”指自我的情绪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意”指自我控制和调节,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把握。

由此不难看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把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表现为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控、校正、调节的功能,使自己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和客观现实相互功能,以成功地适应社会。

三、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构

和自我控制相对的是冲动性。因此,许多探究重在从心理学角度围绕“怎样解决冲动性新问题”进行,这些探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摘要:

1.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沃德(Ward)“慢画测验”和“慢走测验”追踪探究儿童控制自己运动能力的发展,认为这一能力和儿童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对认知活动的控制。凯根(Kagan)“匹配熟悉图形测验”(MFFT)认为儿童认知型有熟虑型和冲动型之分。

3.对情绪情感的控制。米歇尔(Mischel)等设计的“延迟满足”实验认为摘要:学前儿童抵制诱惑、延迟满足的整体水平较低(学龄期逐渐提高);道奇(Dodge)的探究发现摘要: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然而,也有探究是从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纵向发展阶段提出的。科普(Kopp,1982)认为,在儿童早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重要的阶段摘要:第一阶段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第二阶段属知觉运动调节阶段;第三阶段属外部控制调节阶段;第四阶段属自我控制阶段;第五阶段属自我调节阶段。需要指出的是,科普还认为摘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两者之间只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类别上的差异。和自我控制相比,自我调节在对外界灵活的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每个发展阶段中,儿童的身心机能都发生着一些质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儿童更高水平自我控制行为的基础。此处纵向阶段的划分是以儿童的年龄为依据的,比较公认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生时间为5—6岁。

和科普不同的是,勒温格(J.Lovinger,1970)认为摘要:个体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但这些阶段并不完全和个体的年龄相对应,不同的个体所达到的阶段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七个阶段是摘要: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冲动阶段、自我保护阶段、遵奉者阶段、良心阶段、自主阶段、整合阶段。不难看出,勒温格的探究注重到了个体的差异,所以更易被人接受。

四、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在对“影响自我控制因素”的探究中,人们的思维方式没有突破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究方法上,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运用实验探究,通过控制变量探索具体情境下的相关和因果联系。主要的结论有摘要:

1.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鲁利亚)。

2.不同的父母控制模式形成儿童不同的自我控制特征(爱德华兹,1971)。

3.言语指导(包括自我言语和成人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利里·利伯特,1983)。

4.重大的生活事件影响情绪控制(道奇)。

5.榜样的功能对儿童自我控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利伯特,1983)。

6.面对不同性质任务儿童所表现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同(许政援,1987)。

7.物质诱因影响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张丹华,1989)。

8.幼儿的年龄、性别影响其自我控制能力(谢军,1994)。

9.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水平(但菲,1999)。

综上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逐步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儿童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意味着他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情感和其它各种活动,从而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的需要。因此,培养儿童对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良好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如何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交往、游戏情境创设等方面融入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同仁积极大胆的尝试和努力。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