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地理学是探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这就需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喜好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二、“电化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于课堂

电化教学是利用幻灯机、录像、电影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熟悉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征,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新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有关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摘要: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心得,所以,除能把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喜好。

2、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非凡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征,他们很乐于参和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既活跃又深入。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把漫画形式或者游戏课的设置溶入教学。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摘要: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奇别致的特征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新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有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新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阅读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重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有关世界人口的发展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同学熟悉上存在的新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在肯定同学们熟悉的同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大多数能很好地把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熟悉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熟悉和积累。游戏课就是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喜好并获得知识。

要促进教和学的双方“互动”面,在实践中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和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喜好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熟悉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摘要: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6).

〔2〕张振国.连荣地《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学目前状况及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心得》河南教育,2008,(7).

〔4〕金江红.《多媒体运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9).

〔5〕刘瑞敏.《地理教学要活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