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目前状况及策略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之一。然而,目前听力教学当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而对于理工类院校,这些新问题则显得尤为突出,亟待解决。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前状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在调整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完善测试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各方面专家一致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提高。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是一件工具,只要能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流,他学外语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向实用转移,以面对21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在各项语言技能教学中,听力练习是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大量的事实说明,儿童学说话的过程是先听懂,然后说话。“说”是“听”的能力的一面镜子,听懂、理解得越多,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口语就越强。同时,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坏和其精读课成绩的高低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搞好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意义重大。笔者结合理工类院校的办学特色,查找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之处,分析其存在的新问题,最后提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

和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体现自己的办学优势和教学特色。首先,理工类院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文理兼有,知识结构分布比较宽广,有助于教师英语教学时讲授相关知识,如英语阅读和听力中科技类、经贸类和自然科学类术语的讲解。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理工知识背景比较好,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有利于多角度、宽视阈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现象。同时,理工科院校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了专业结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专业设置模式,使办学方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因此,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理工院校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理工类院校具有良好的跨学科探究的学术传统和良好基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把语言这门工具和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查找相关英文学术期刊和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的学术最前沿,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英文的理解能力,心得到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毕业后英语的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治学严谨,在当前学术探究比较浮躁的大环境下,这也是难得的一种优势。和此同时,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历史相对较短,教师队伍也趋年轻化。青年人干劲大,闯劲足,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强,有利于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和探究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确存在一些突出的新问题,不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英语学科的发展。比如,大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教师教学探究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梯队建设的基础较薄弱,缺乏足够的学科带头人。由于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学科的建设方面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学校重视人文社科专业的建设,有些学校的人文学科建设则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工院校英语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科研硬件如计算机和语言实验室配置很好,但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建设则相对薄弱。理工科院校的决策层在对英语教学的熟悉上仍然存在偏差甚至存在偏见,思想上不够重视,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和探究方向的设置和整体发展方面盲目追求“大、全、快”,不利于学科的平稳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前状况

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在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主张“听说为本”。但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仍然是大学英语课程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还是听不懂,说不出来。英语听力教学普遍存在耗时多、收效低的新问题。针对理工类院校,教师教学上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落后,绝大多数听力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信息量小,缺乏交互性和个性化教育。

2.师资力量方面,缺少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能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不能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造成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不高。

3.教学模式上,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大量进行重复性的教学,缺少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富于创造性的智力劳动,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4.教材方面,信息陈旧,缺乏时代感,许多教材所选内容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录音资料,所发生的背景及所使用的语言缺乏新鲜感和时代感。

另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因受语音、语法、背景知识等语言因素和动机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具体原因如下摘要:

1.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看,中国学生一般比较文雅内向,不太喜欢抛头露面。理工类学生这个特征表现尤其突出。他们比较喜欢逻辑思索,思维严谨,但很多学生不善表达,不喜欢交际,在英语听说课堂里不爱发言,运用语言的机会少,听力能力当然不能得到提高。

2.从学生生源地看,很多学生来自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偏远乡村,那里的英语教学水平相当落后,很多学生从未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过。因此,在他们进入大学前根本没有受过听说练习,很多学生中小学阶段从没上过听力课,基础很差。

3.语音方面,很多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音辨别不清,就会造成听力困难,甚至引起语意上的误解。如有些学生长音和短音音标[i∶]和[i]分不清楚,有些学生分不清轻辅音和浊辅音[s]和[z]。

4.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学生听到的听力材料,不论内容,还是题材都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很多理工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较熟悉,但对社会人文科学了解甚少,对西方社会的风俗礼仪相当生疏,因而很难真正理解原材料内容,以及说话者的语气、态度和真正意图。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