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

2013-02-17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合作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这给我们一向沉闷的中学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审视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使之在具体的实践中走了样,造成了表面看似“合作”,实质只是“合组”的现象,很难达到合作促使“人人进步,个个发展”的教学目标。

笔者以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熟练并准确地把握各种角色的扮演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合作之前,教师是合作活动的设计师

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到任务选择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教师在总体设计合作学习时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学情分析要透彻

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和查阅学生档案等途径研究学情,使合作任务设计切实可行。

如在新目标英语8a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ction A 1a-1c) 的教学中,笔者也在“学以致用”部分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用英语介绍水果奶昔制作的全过程。对于这个合作学习,笔者是这样分析学情的:本课学习的是关于水果奶昔的制作及其英语表达,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很少有人见过或吃过这种饮品,但对异国食品的制作了解还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不同水果奶昔的制作过程,虽有一定难度,但相信合作学习小组还是会兴趣盎然地去完成任务,以此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2.目标设置要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标设置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正像布鲁姆说的那样“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明白自己的任务和学生合作的目标。否则,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易变成旁观者,学生则变成“无头苍蝇”,谈不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更没有生生互助协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无疑是失败的。

如在《新目标》英语教材8a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ction A 1a-1c) 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设定是这样的:①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watermelon, milk, shake, cup, blender,peel, cut up, put…into, pour…into, turn on 展开任务研究;②能用表示动作前后顺序的连接词:First,…Then,…Next,…Finally,…来清楚描述食物制作的全过程;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3.任务选择要有探究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无效的形式主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选择的合作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在选择合作任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抓重点、难点内容,巧妙设计合作任务,将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二要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

因为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才能较好地设计出合作活动,较好地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要有利于学生集体研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主动发展。

在上文提到的用英语介绍奶昔制作过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把教材中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掌握以后,笔者接着是这样设计合作任务的: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在老师提供的四种水果奶昔中选择其中一种展开讨论。这四种水果奶昔分别是:①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②Make a peach milk shake ③Make a pear milk shake ④Make a strawberry milk shake。这四种水果奶昔中,其中苹果、梨头和桃子这三种奶昔的制作与教材中香蕉奶昔的制作基本相同,但草莓奶昔的制作却有些不同,因为它不需要剥皮,也不需要切碎。这样的任务设计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索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也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合作学习向深层次发展。

二、合作之初,教师是合作情境的创设者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的角色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合作之初,教师是合作情境的创设者和引导者。无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是忽视了这个能激发学生“情商”的重要角色。那么,合作情境该如何创设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呢?

笔者认为合作情境的创设应注重生活化和生本化,将知识、学生、生活三者通过合作教学有机结合,营造出“需要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创设好合作情境后,教师还应向学生适当地讲述合作规则,譬如,本次合作任务是什么、需要几人一组、小组角色需要分成几个、给多少时间完成任务、合作成果怎样汇报等等。这样,学生在合作中既不会偏离方向,也不会出现合作混乱无序的状态。

三、合作之中,教师是合作过程的调控者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虽然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精心设计,但要使合作学习富有成效,仅仅依靠这种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教师无论事先设计得有多么周密和细致,但在实际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参与、指导和调控是至关重要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例如:①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的过程;②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明确地提出要求,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③在面对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影响合作进程;④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挫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⑤当小组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⑥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经检查如果确已完成,教师可引导他们做更高层次的探究。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