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

2013-02-1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学术性是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着教师在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及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层级。高校女教师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学校内部环境等外在因素及自己身心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在接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学术成就、学术地位、学术权利、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机遇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陷于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之中。要使高校女教师从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中走出来,既需要社会和高校内部为她们创设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女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

高校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术职业,其学术性是该职业的本质属性 。因此 ,正确认识高校女教师的学术地位 ,不仅有助于高校师资 队伍 自身的提升 ,更重要 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术研究的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 学术性是学术职业的基本属性

何谓学术?在中国语境下,“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 (《辞海》)。而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伯耶的《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把学术 划分为 :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何谓学术职业?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职业”。尽管这个与社会学有关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和理解 ,但我们可以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境中的解 释看 出一二。英语中的“profession”指需要专 门知识或特殊训练的职业。这里 ,它不仅仅指一种工作,也指从事这种工作 的一群人。汉语里 的“职业”一 般指个人所从事 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由此 ,我们就可以理解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 之一——马克斯·韦伯对学术职业 (academic profession)的解释。他认为学术职业是指“学术作为一种物质意义下 的职业”。从他 的解 释可以看出,学术职业既具有所有职业共有的获得报酬以谋生的物质属性,同时又具有把学术 (专门、系统的学问,或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 )作为工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简单地说,学术职业就是一种从事学术工作以获得报酬的社会职业。因此,学术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学术性。我国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对学术职业进行 了界定。广义理解,学术职业是以系统化的高深知识作 为工作对象,以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职业。狭义的理解则是 由于学术职业的形成与大学的兴起和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由于这个原因,“教师从事的就是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大学兴起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教师这个专门化的职业,就没有大学的形成 与发展” 。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人员在大学。因此,狭义的学术职业特指在大学和学院中以教学、科研、服务为工作内容 的一种职业 ,即大学教师群体。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学术职业 和教师群体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学术职业的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 、竞争性和精神性等本质属性并没有 因此而改变,仍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学术 的发展。在学术职业的这些属性之中,学术性是区别于其他职业 的最基本 的属性。

学术性的基础是专门化的高深知识。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就在于他不仅自己被专门化 的高深知识所规训 ,从而具备了从事学术职业的条件 ,成为高深知识的载体 ;同时,他又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规训并用规训的知识来规训学生。因此 ,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的表现形式是知识的发展、传播、综合和应用。正是在对知识的发展、传播、综合和应用的过程 中,不断强化着教师对于高深知识 的控制和垄断 ,使得教师对于知识具有更加独立的话语权,进一步强化了学术职业的独立性。

正是这种独立性使得学术职业的自由性不仅成为理想,而且成为可能。同时 ,也正是 由于对专门化的高深知识的掌握和垄断程度的不同,造成 了学术职业成就和学术声望的差异 ,并决定 了学术 职业地位的高低。由此,不断攀登较高层次学术地位的动机就形成了学术职业的内部竞争。通过学术职业内部和外部的不断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 自身的发展 ,同时在主观上,满足 了学者“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美好事物的憧憬” 的精神性需求和对于社会 、大学、学科和学生的责任担 当,成为教师从事学术劳动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动机。

没有学术职业的自由性 ,如同学者不能 自由呼吸,学术难以发展 ;没有独立性,学术成为外在权利的附庸,也就失去了灵魂,知识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 ;没有竞争性,学术的发展就缺乏动力;没有精神性,学术沦丧为纯粹 的物质,也就失去 了存在 的价值。因此,学术职业的基本属性是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竞争性和精神性都是 由学术性衍生但 同时又成为实现学术性的条件和保障。

鉴于这种理解,对于从事学术职业人群主要构成部分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判断标准应当是学术性。事实上 ,正是学术性决定 了一个人或一个亚群体在大学教师群体 中的地位 ,决定了其在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状况,并由此推断她们在学术领域中的话语权。

二、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 2004年的统计数据 ,在全国高校 143.8万的教职工总数中,女性达到 62万人。 在女教职工中,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构成分别为 59.7%、16.7% 、11.8%和11.8%。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女性从事的是我们上面所定义的学术职业的岗位。根据学术性的标准,下面分别从几个方 面对 女教 师学术 职业 发 展现 状进 行剖析 。

(一)高校女教师接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

前已述及,高深知识是学术性的基础。因而 对高深知识的掌握是获得学术职业资格的通行证。高深知识的获得需要接受长期系统的训练 ,因此 ,受教育程度 的高低虽然不是评判知识高低的唯一标准 ,但确实是重要条件之一。在这里,我们权且把学位作为标识高校女教师对高深知识 的掌握和控制垄断水平的一个指标。

根据 2004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我国高校拥有博士、硕 士、本科 学历 的女 教师 的 比例分 别为22%、42% 和 45.54%,相 应 的 男 教 师 的 比 例是78%、58%和54.45%。 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市来看,根据高耀明等人对上海市 8所高校 2006年的人事统计数据的分析,高校女教师的总体学历层次低于男教师。 在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包含博士和硕士 )的教师中,男教师人数占 56.6% ,女教师人数占43.4% ;学历为本科生层次的男女教师人数 比例稍微接近一些,男教师人数为 53.63%,女教师人数为 46.37%;学历为专科和专科以下的教师中女教师人数 占多数。因此,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局部来分析 ,与男教师相比,高校女教师的学历总体上仍然处于劣势。这种现象意味着女教师在接受专业化高深知识的训练方面明显不及男教师。这对于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来说,从入职时起 ,就处于不利地位。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