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韩国教育伦理思想研究

2013-02-1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一、韩国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发展需要相结合

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本国的道德教育中,有自己一系列的理念。他们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大多以儒教文化为基础。它剔除了传统儒学中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政治学说,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如儒家伦理的“忠、孝、礼”在韩国德育中特别受到推崇。并且顺应时代的需要而有了新的诠释:“忠”意即效忠大韩民国,“孝”意即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之爱,“礼”意即人际交往的规范礼节。”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灵活性的培养

“韩国的教育从道德认知体系出发,以个人为圆心,逐渐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他们的教育很讲究灵活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体会到,如五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他们会让孩子在这些节日中增加与父母、邻居、伙伴们的沟通,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尊敬、与邻居的互助、与伙伴的交流等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在与人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得到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自己的“小社会”。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鉴别力

韩国特别重视教育,很注重将西方优秀的文化因素融入自己民族的建设中,也着重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方面的鉴别力。他们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态度使各种先进、新颖的元素不断转化为滋育自身成长的丰富营养。这种教育成果体现在“韩国能够将代表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教堂和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调的佛教寺庙协调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优美的环境中。而在流行文化的产业化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投资模式和管理经验,取得了比较成功效果。”事实证明,文化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个人的鉴赏力,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韩国教育伦理思想的优点与不足

(一)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在韩国,儒学是韩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崭新民族精神气质的力量,并被韩国人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学校德育的主体框架。但随着西方技术和文化的大量涌入,韩国的道德传统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破坏,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生。“为防止西方价值观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过度冲击和侵蚀,以维护传统美德习俗,学校把儒家伦理美德作为重要的内容,对学校道德课程进行改革,赋予儒家伦理以现代意义。”但儒家思想在韩国虽深入人心,儒家伦理进入韩国文化并作用于学校德育却不是直接的、原本的,而是接受了韩国文化的改进和受到学校德育的相应选择的结果。

(二)在教育途径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道德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

韩国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行潜移默化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活动中实践儒家伦理。但韩国的学生每时每地都无不接受儒教的熏染,儒学在韩国民族的潜意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说这可以变成民族集体性格和无穷的精神力量,但却避免不了把一些错误的封建残余思想也保留下来,成为韩国人民的精神枷锁,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就在韩国把儒家义理精神应用于民族主义上、把君臣父子观念作为修身养性之德铭、引导学生把道德修身与国家民族兴衰联系起来、把培养精忠报国的韩国人之时,韩国也陷入了民族的精神困惑之中,人们的思想得到压制,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

(三)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价值

在由竞争和技术支配的韩国“产业化”社会里,不注重人的尊严和人格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韩国学者提出“人比物贵”,人是世界万有中最尊贵的存在,人是改造社会的主体。这里要强调的是,韩国所采取的态度和观点是积极的、合理的,但具体实施却很难,他们强调充分实现人的价值,这就需要社会为他们创造按自己的意志选择人生价值目标的有利条件,这才是充分实现人的价值的保障。

三、韩国教育伦理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既维护本国优秀传统,又吸收外国先进思想,不断充实完善德育的内容。

我国文化渊远流长,经过了上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和韩国一样,也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也是我们要积极对待的问题,这其中既有糟粕,又有精华。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所说:“儒家思想是两种哲学,即政治儒学和人生伦理。政治儒学是为古代君王制度的合理化作辩护的,人生伦理规范了个人的日常言行举止。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其加以区分,去除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封建性糟粕,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二)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以人为本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是仅仅培养各科成绩都好的学生,而重要的是培养思想品质、文化技能、身心素质、生活本领和劳动素养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未来需要的人才。我国教育过分注重方向性教育,从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兴趣、能力、习惯、品格、美德等的教育,这就不同程度的导致了学生个体在步入社会后的责任感缺失,个体素质低下,人格发展不健全,这也是现在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对公民进行方向性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其主体性,注重公民道德认知能力、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基础知识与理论、基本纲领与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进一步培养公民的意志力、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力。例如:加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光荣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会生活、善交往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品质;鼓励发明创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作为儒教文化的发源地,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我们会做得很好。

(三)注重社会舆论的作用

首先,教育需要合力,要做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三者在目的、过程和手段上都要同步行动,要给孩子同步的要求,要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原则,单独追求某一方都是不合理的,现在人们希望学校德育能改变现在社会上一切不愿看到的事实,学校也是牢骚满腹,一方面埋怨社会世风日下,另一方面嘟囔家庭的不配合和拆台,这是很不合理的。其次,为教育创造一个清静的舆论氛围,很多时候,教师、家长们想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却早已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这些现实又是老师和家长无法用伦理道德解释的。所以,教育不是一个家庭、一个教师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积极参与进来以保证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