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谈高职《管理学》教材特色之我见

2013-02-1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技术《管理学》教材现状,高职《管理学》教材建设应在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材料的呈现和表达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基本保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管理学 教材特色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在财经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了《管理学》这一基础课程。

高职《管理学》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然而,现在的这些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对口”教材严重不足。因此,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管理学》教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认为,教材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突出自己的特点。

一、教材目标上的特点

首先,在教材的知识目标方面,高职《管理学》教材应突出其服务基层的特点。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因此教材应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

其次,在教材的技能目标方面,高职《管理学》教材应突出其实践性特点。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人才,必然要求高职学生对工作过程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利于高水准地、甚至创造性地完成这些任务和项目活动,因此在教材内容中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与学生未来职业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解决未来职业中的问题。

再次,在教材的方法目标和态度目标方面,应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全米素质教育为目标。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规、文件都强调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高职《管理学》教材应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或素质培养的根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体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乐于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此外,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决定了高职《管理学》教材必须体现区域性和适应性。高职《管理学》教材建设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编写教材。

二、教材内容上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的广度方面,高职《管理学》教材应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管理学教材。管理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其中高层管理以经营战略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中层管理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基层管理以目标管理、绩效管理、问题管理、重点管理、团队管理等操作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由于高职培养的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教材应将基层管理所需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主要技术技能作为主要的内容。

其次,在内容的深度方面,高职《管理学》教材内容应按教育部对高职“必备理论知识”的要求,突出“够用”、“实用”的基本要求,删去部分偏难、偏深的理论,体现基于市场需求的基层管理人才培养的特点,并将课程内容的重点放到管理学的基本职能上。教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管理学概述、管理学的计划职能、管理学的决策职能、管理学的组织职能、管理学的领导职能、管理学的控制职能。

三、组织上的特点

教材应与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规律相适应。就读高职的学生大多高考的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在编写高职《管理学》教材时,要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精选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学生身心发展及掌握知识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的内容,即教材要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论述要深入浅出,清楚明白;对内容的编排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

专业技能的形成遵循八个步骤:感知-理解-识记-示范-模仿-协调-自动-综合,按照这个规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教材编制的逻辑顺序应为:首先,明确专业技能所包含的各个技能点,先简后繁,顺序渐进。其次,呈现各个技能点之间的联系;然后将有相互关联的技能点整合起来形成大类技术并将单项技术扩展为多项技术,加以综合化应用,从而实现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在编制教材过程中,将以上技能的展开顺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结合起来,组成不同的模块,最终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材。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加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呈现和表达上的特点

在教材的编写中,文字叙述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在内容的体现过程中淡化推导、加强应用、突出能力,以问题、案例、实物为载体,避免学科化、陈旧老化的弊端。

教材的编写应从应用和实际出发进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加实践环节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实例、案例教学内容。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材组织编写时,应尽可能地展现出探索问题所经历的具体过程,理清其来龙去脉,阐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现。在教材中加入实践性教学材料,通过感受、制作和创造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其创新意识、职业兴趣和创造信心、激发其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强烈追求。在习题中突出岗位处理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材习题及答案的开放性,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

此外,应采取多样化的教材形式。将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多样化教材,为《管理学》教学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