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外语能力与身份认同关系

2013-02-1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下的沟通 外语能力 身份认同 文本身份

论文摘要:从Lam博士关于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建构自身身份认同(identity)的过程里提高外语能力的研究成果出发,探讨了外语能力与身份认同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对外语教学理念上的影响。外语能力获得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社会角色得以重构,性格角色得以创建,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网络环境下的沟通为学习者的文本身份和多重认同的呈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习者创建自身文本声音和重塑外语能力提供了可能。

如今,电脑在外语教学中的普遍使用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科技的推广应用,而且是社会组织样式的广泛变更,导致一种“社会协作型”的学习方式叫。网络环境下的沟通(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以下简写为CMC)使学习者之间既能即时又能延时交流,既可一对一又可一方对多方交际。同时,网络环境中的非实名交际可使作者隐身,将英语是母语的和英语不是母语的网民在全天候的虚拟社区联系起来。其实,互联网不仅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存在,而且为学习者提供了不断用外语探究反思身份认同的空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ain博士在《英语教学季刊》发表的论文L2(second language)literacy and the design oftheself:a case study ofa teenagerwriting on theinternet(外语能力与自我设计——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英语写作的个案研究)。对美国华人移民后代、高中生Almon在互联网上与他全球各地网友书面沟通的文本体验进行了分析。Almon在美已有5年,但仍是一名英语成绩较差的高中生,特别是英文写作不甚理想。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个人网页,介绍他钟爱的日本明星,并与网友就此进行网上聊天和Email联系。Almon认为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沟通,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显著提高。

Lam指出外语能力的发展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建构密不可分,而Almon在网上“文本身份”(textualidentity)的建构使他能在主动重现与重置其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提高外语能力。在互动性的网上文本操作中,Almon对自己重新设计;在文本层面上,Almon发声建构了多重身份认同,发展了多重外语能力(multi—literacies)。本文从Lam的研究出发,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外语能力与身份认同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对外语教学理念上的影响。

一、外语能力与身份认同的不可分割性

Lam[21458-459将外语能力视为是多种样式的和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的社会语义操作,与特定的意识形态、体制性力量和社会文化群体的话语规范紧密共生。在这样的视角中,语言被视为依附于语境的社会文化建构。语言的使用是具有社会性的,无论交际的模式与媒介如何,外语能力从来就是“一个对话性的过程”(adialogicalprocess)(原文加着重号)。学习者外语能力的习得不仅体现为掌握一定的读写技能,而且要进入一系列社会角色,成为一系列群体的成员,从而习得特定话语社区的“行为、交际、评估、思维、认知、言说方式”以及“读写能力”。

这就意味着外语能力是被特定话语社区特有的话语成规社会化的结果。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外语能力是指学习者依照不同情境恰当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外语能力是一种社会建构,既被文化所形塑,又起到形塑文化的作用。外语能力涉及人类的传播行为,即涉及“通过文本创建和阐释意义”的话语实践引。

Lam赞同Gee的观点,将学习者外语能力的形成和身份认同的建构都视为一种话语实践,一种“存在和做事”的方式,它使得学习者使用外语“演绎和/或同时反思”(enactand/orrecognize)自身在特定语境中建构的社会认同。这里我将“演绎”理解为学习者的外语使用所引发的作为主体的表演性行为(peHormativeacts),在语言呈现中展示、演绎自身;而“反思”则是学习者主动就其表演性行为进行的反思性介入,将自身的话语实践视为在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之间的那一领域的探索与发现。在演绎并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者领会外语语言/话语如何建构社会现实和他们自身的身份认同,同时反思语言/话语中的语言成规和使用语境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获得外语能力。这种后现代主义视角使我们思考某些特定的语言使用现象是如何演化成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以及这些语言现象如何再造与维持某些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因此,外语能力获得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两者可以互相阐释,因为两者都是嵌入学习者语言表现和反思中的文化建构。也就是说,外语能力只有在学习者使用语言对自身身份认同意识的动态建构过程中观照才有意义。在当下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学习者一直处于族裔、性别、阶级身份认同的复杂互动中,他们的身份认同具有多重性,学习者在自身建构的多重话语中也具有多重主体性。这导致学习者在身份认同的建构上具有游移性、矛盾性、交叉性、互补性的特点,同时也使学习者具有通过外语使用进行磋商,反拨和创新自身身份的潜力[1。。。Almon的个案使我们看到,语言是我们自身意识和主体性建构的场所[1妇,在个人网页这一与课堂环境迥异的社会语境中的外语使用使学习者的文本身份得以建构或重构,外语书面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这具体表现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社会角色得以重构,性格角色得以创建,主体性得以张扬。

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社会角色得以重构

Lam[2]4写道,“他(Almon)在网上所掌控的英语使他逐渐形成一种身份认同并拥有与一个全球性的说英语的社区相连接的感受”,而这个社区中大多数人是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沟通(cMc),Almon英文写作有“明显进步”——他说:“现在我可以十分自如地表达自己~,[2146r-468。Lam应用Goffman。社会交际的舞台表演性理论分析Almon与一位在美国的日本裔女孩Ada网上交流的记录。Goffmanc]I。将社会交际视为个人通过努力管理自身形象而进入某种社会角色的行为。个人通过以下方式在交际中建构自身形象:对交际情境的操控,对交际内容的策划以及按照社会规范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人际传播因而被暗喻成社会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舞台性表演,两者之间双向反馈,相互影响,两者角色又不断地存在互换。这样Almon与网友在网上互动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在某些用英语(二语)进行的网上书面交流中,Almon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内向、不自信的男孩,期盼“女孩能给予的那种鼓励,让你对自己有信心”。而Ada则以扮演“照顾人的、母性的、协助性的角色”作为回应,给予Almon肯定性的正面的反馈[2]4他。但是,在另一些网上互动中,Almon则置换原有角色,扮演“照顾人的”角色,模仿传统女性化的语调来安慰因与男友关系不佳而沮丧的Ada。很明显,这说明外语学习中的语意磋商(negotiationformeaning,NfM)在这里同时也是相互鼓励支持的一种社会关系磋商。Almon与Ada进行的不仅是信息传递的信息性磋商,而且是社会角色的磋商(negotiationofpositions),即除去语意磋商中的指涉性/交易性,更凸现出互动性/社会性/私人性[1。在网上虚拟空间里,Almon与Ada仪式化地扮演某类社会角色,在文本意义上建构身份认同,同时通过意义/身份磋商提高外语语文能力。网络不仅为学习者使用外语进行沟通提供了媒介支持和演绎自身形象的平台,而且促成了个人多重社会角色的生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本性社会组织方式。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