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分析“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分析“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学分制 公共体育课 “三自主”课程模式

论文摘要:学分制下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和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优化了课程整体结构,增加了体育学习的时间、范围和学分,扫清了体育锻炼的盲区,为建立完全学分制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奠定了基础。该模式确立了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包括必修、课外锻炼、竞技训练课等复合型课程的地位。课程内容广泛使用休闲娱乐、野外生存等现代项目资源,但仍以传统项目为主。实施该课程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仍然是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课程模式是在教育思想指导下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活动构架、内容、方法等,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是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05]4号),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师资力量、设施和人才成长规律来优化课程模式,促进体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各高校对学分制下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学分制课程模式,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根本性突破,还没有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在思想认识、物质条件、组织管理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学分制改革仍然受必修课、班级授课制、单元选课制等传统习惯的制约,还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教育思想,一些改革脱离了高校目前的实际。为此,本文以我校20012005学年本科学生共45921人(女生19587人、男生26334人),其中参加“三自主”选修课的学生共10619人(女生4607人、男生6012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在学分制下体育选项课的认知态度、兴趣趋向及项目选择等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收回592份,回收率为98.6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学分制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思想与基本方案

1.1设计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在体育必修课学时、学分相应减少的的情况下,把选修课、必修课、课外锻炼、竞技训练课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体育学习锻炼的时间、范围和学分,扫清体育锻炼的死角,确保大学4年体育不断线,追求课程的最大效益。

1.2基本方案

1)目标。构建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的学习平台,优化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环境,营造生动、活泼并能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基本结构。学分制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模式的基本结构由“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和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组成。

“三自主”选修课是学分制的主体,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在2—8学期内,设置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保健等21个选修项目,每个项目18学时,每项目1个学分,学生可以按照“三自主”的原则,进行多项选课,多选的项目学分可与其他选修课程学分累积使用,从而弥补必修课学时、学分减少的问题。

必修课主要是弥补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的不足,起到强制补差的作用。在一、二年级设置必修课72学时,4个学分,按照教学大纲上课。组织形式按照单元模块实施,在各上课单元进行选项分班学习。

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消化、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在1-6学期内每周安排2—3次,主要以学院为单位,由学院(系)、体育系和学生体协组织实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竞赛活动达到一定数量并获得一定的成绩,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竞技体育训练课主要是针对学校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的拓展类体育课程,在1—8学期内每周6—8学时,共6 12学分。获得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者、破记录者、达到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者可获得奖学金和奖励学分。

2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情况

2.1学生对学分制下实施“三自主”课程模式的认识

1)学生对“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认识不断提高。认为有必要设置“三自主”课程模式的男女生分别是76.60%和97.65%,女生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更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参加“三自主”课程模式进行体育选修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男女生分别由2001年的3.73%、3.50%上升到2006年的35.38%、36.86%,女生高于男生。由此表明,在必修课学时、学分相应减少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从而有效地增加体育学习锻炼的时间、范围和学分。

2)“三自主”课程模式中选修课在哪个时间开设比较合适的问题,男生相对分散在一、二、三年级和任意时间,分别是21.68%、28.67%、20.28%、28.70%,体现男生体育需求的平时一贯性;女生相对集中在一年级和任意时间,分别是34.17%、32.50%。但男女学生总体上趋向于任意时间段,这个观点有利于扫清体育锻炼的死角,确保大学4年体育不断线。

31在“三自主”课程模式中开设选修课的同时是否还需要开设必修课,男女学生的观点基本一致,分别有63.83%的男生和78.40%的女生认为有需要。一方面表明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形式有多种需求,另一方面,目前“三自主”选修课仍然存在教学资源的不足,特别是选课时间和空间太小,这些情况制约了“三自主”选修课的正常运行,还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有必修课的保障。分别有24.34%、20.83%的男女学生主张建立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同时设置兼有必修、课外锻炼、竞技训练课等多课种的复合型课程模式。同时也说明,实施公共体育课程完全学分制的观点在目前仍然不够成熟,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试验,分期推进、逐步完善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体系模式的建设。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