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设置有效目标 达成高效课堂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本文通过观察和分析三堂高中英语研讨课中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实例,分析了当前教学目标预设中存在的误区问题;并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着重研究如何科学地进行目标设定,提出可行性建议来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定;有效建议

一、引言:关于困惑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宋秋前,2007)。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夏谷鸣,2009)。然而,我们仔细翻看平时的教案,发现笔下记录的教学目标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相去甚远;聆听同行的公开课,发现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却忽视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在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到位与否,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职称论文。

二、教学目标预设问题中的误区

笔者参加了2009年温州市高中英语校本教研与有效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若从有效课堂的角度来观察,三位开课老师似乎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都有瑕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归纳了以下四种常见的有关教学目标预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设的目标主体不明确

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案例一Module 1Unit4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by Jack London)(赵天红)

1.Introduce …2.Get the students to….3. Lead the students to…4. Let the students …

【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目标的描述仍然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只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预设的目标设计不明确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混淆了目标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或者途径,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必会大打折扣。

1.误认为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

案例二:(1)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story of Charlie Chaplin. (林海芬)

(2)Introduce the American novelist Jack London to the students.(赵天红)

【分析】以上并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教学过程,即教师设计做什么、怎么做。然而,对于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并没有进一步思考。

2.误认为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

案例三:Review“-ing”form as the subject,object,object complement,predicative and attribute in a specific situation.(童舒楣)

【分析】这个目标很明显只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对于预期学生学习后行为或内在能力和倾向发生的变化,该目标描述中无任何说明。比如教学目标1应该是通过复习“-ing”form as the subject,object,object complement,predicative and attribute的用法,学生了解其形式、意义、语用,进而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活用并注意正确的表达形式。

3.误认为教学手段为教学目标。

案例四:(1)Lead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good writing skills applied in London's writing. (赵天红)

(2)Let the students have a try of the skill of repetition,which is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the text.(赵天红)

【分析】以上“目标”只是教学手段。目标3让学生分析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到的一些写作技巧,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这个目标并没有真正达成并落实到学生的运用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倒装、重复/排比、夸张、对比)呈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分析。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的表达。笔者认为倒不如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他们认为优美的句子并且将这些句子大声朗读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析。因此这个“目标”可以改为这样描述:“60%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nd some beautiful sentences they themselves think and understand and use some useful sentences structures.”这样的描述应该是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预设的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案例五:NSEFC Module 4 U2-3 Grammar -ingRevision (童舒楣)

(1)Review“-ing”form as the subject,object,object complement,predicative and attribute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Ban on Plastic Bags”using“-ing”form

【分析】显然,以上两个目标没有明示出特定的学习目标,在陈述上笼统模糊,过于宽泛,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水平等都没有准确的描述,也未能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这种目标就缺乏可操作性和评价性。建议目标的描述可改为:

1)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various functions -ing form perform in the sentences and choose correct forms according to specific situation.

2)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ban on plastic bag using at least two -ing forms in their speech.

(四)预设的目标缺乏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目标

教学目标只局限于学生的语言知识,一味强调知识点的挖掘,而未能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未涉及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案例六:NSEFCRevision of Module4 Unit3 (林海芬)

1)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story of Charlie Chaplin

2)Enable students to recall th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 this unit.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