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 倡导信息化教学模式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本文剖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弊端,倡导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重设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重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重定教师和学生角色、重建教学评价等。应试教育极大地制约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推广,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主导思想狭隘的教育模式,也是对教育无知的认识,这种教育模式极端化发展正把我国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然而,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采取超强过度学习、题海强化训练的手段,内容局限在教学大纲内,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教育研究也变成了应考研究,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和升学率,素质教育成为口号而已。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进步,以教学媒体的现代信息化为突破口,把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大要素置于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新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为双主体,互动的、开放的、学习形式多样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种种优点受到教育理论研究界的极力宣传,并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完善并系统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所起的作用与素质教育的特性要求有着较多的统一性。切实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可能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突破口,淡化应试教育,迎接素质教育的春天论文下载 。

一、重设教学目标

目标就是终极所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大体规划了学校教学的实施,由于人们对教育的理念、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社会的需求和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向。应试教育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下,按照统一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考试的基本要求,教师实施“上课赶鸭子、课堂填鸭子、评价考(烤)鸭子”的教学方法,仅是把大纲要求的知识原封不动转移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独立性、个性的独特性和行为的创造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是多层次的,首先是知识领域,用来描述教学目标中学习内容的类型,包括符号名称、单个事物和现象、概念、流程步骤、原理公式以及认知策略;其次是应用领域,用来描述教学目标中能力的类型,包括辨别、表象化、记忆、理解、运用和再发现等,是将知识个体化并转化为个体能力的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与培养创新能力相适应的,体现了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学习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因此,重设教学目标,回归素质教育的要求,向能力培养方向的拓展,是我国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操作的对象。应试教育过程中必须严格忠于指定的统一教材和配套的辅导材料,并以教材为中心设计教学,教学进度一致,是完全物化的教学。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致以分数为标准,教学内容安排发生不正常的倾斜,如重视智育课程,轻视德育、体育等;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等,使学生的德、才、能、个性和身心得不到平衡发展。由于应试教育在内容上僵化,缺乏灵活性,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既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又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教于学、于国家于社会无益。

固定僵化的教学内容如何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和教者的特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其难度、范围、进度都可以因人而异,更具人性化,因此,学生具有更灵活的主动性。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教与学的内容并不局限在教材,教师与学生均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全球信息资源,用最新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突破了书本和教师是知识来源的限制,多方面地了解百家思想,融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了思路,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摒弃应试教育中封闭的、静态的教学内容,采纳信息化教学发展需要的开放的、动态的、多源的教学内容,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

三、重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策略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考虑;教学方法是具体化了的教学策略。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行为基础。应试教育在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得不放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实践、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更不考虑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感受,把教放在第一位,策略上重视强记,方法上重视强化,学生变成了知识的接受器。要求学生记住现成的知识,忽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不形成自己的思维推理能力。应试教育不强调、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因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为了获得高分数,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反复讲授,配合高强度题海战术,而置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设备而不用,实际上许多学校大投入的多媒体及网络设施仅仅充当教学信息化标志,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只是点缀而已。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辅助学习软件,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了人——机互动的自主式教学,计算机软件部分替代教师的职能;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个别辅导式、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环境,实践表明,在基于Internet网络的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四种协作模式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投入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教学研究工作者开发了支持探究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工具型教学软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