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应用的思考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改革陈旧的输入式的传统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具有实践观的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关键词:现状分析;特殊意义;广泛应用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获取信息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已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逐步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如果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需要,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对于这一新的观点应如何理解与实践,本文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论文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表达)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观念。

二、计算机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从80年代初就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学校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计算机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考核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人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结构更新不足。(1)我们从80年代初直到今天,计算机技术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学校计算机课程却一直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已经过时的软件版本为主,教材和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太多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2)教学内容中软件知识与硬件知识、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设置比例难以确定。众所周知,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其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程序设计本身又是极富逻辑性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利,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确定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占有的比重。

2.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促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主次分明、有所侧重。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名目繁多,但类型大致相同。一般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测试打字速度、编辑排版、编制表格,并将打字排版作为重点。成年人对于这类考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用在学生身上就不太适宜了。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对于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意义

计算机进入家庭问题是计算机发展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也许不会太短;但是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却是当务之急,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包含的方面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不断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计算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力工具。曾在《中国电脑教育报》上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在INTERNET获取信息》该文编者按写道:‘Internet的出现,使身居斗室的你,可以漫游世界各地,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可以获得你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信息。那么,你又是怎样利用Internet解决你身边的问题的呢?今天所讲述的是一位教师看到报纸上的一则信息,为了探其究竟,他打开身边的电脑阅读大洋彼岸最新的美国《数学教师杂志》,从而,一切真相大白。当编者同他谈起此事时,他兴奋地说:那种从Internet上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之感是从未有过的……’获得“新知识”的具体过程如何?在这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这里给予我们的一个强烈感觉是,计算机就象是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人类知识宝库的大门,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可以在宝库中得到所需要的一切,这把钥匙对于面对“三个面向”挑战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有多么重要。

第二、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教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信息传播手段,其实施过程受到传播媒体的制约。“师傅带徒弟”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言传身教的只能是那些直接知识;随着社会发展,文字及印刷技术产生,间接知识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班级授课制产生,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加上必要的模拟实践,构成了近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式,一直沿袭了数千年;20世纪中叶计算机问世,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算机信息传递功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产生了图文并茂、影音绚丽的多媒体技术,使传统教学过程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有两条:其一、教学手段多样化。一块黑板、一支份笔的单一平面教育将成为历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字、图、音、影、视等多元化元素融为一体。其二、教学过程个体化。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作为教学媒体,把面向全班的师生问答式交流转变为教师与每个学生的交互式交流,教师按教学需要选择智能化教学软件;计算机按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还可以应用网络中电子信箱实现校际间教学互通,扩大优秀教学过程的覆盖面,这种实实在在的因材施教过程,完成了教学活动从个体到群体,再从群体到个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使教育进入了一个更科学的境地。

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其任务之一就是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学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其他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有位数学教师将“计算机与数学课教学整合”,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讲授“轴对称”概念。他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其他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这样既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信息素养。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