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西部地区农村高中规模化发展趋势与普及高中教育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西部地区农村高中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有规模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一批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规模远远超出国家拟定标准的“巨型学校”。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撤并农村学校,在城市建设几所学生近万人的中学,山区的学生都集中到这些学校就读;甘肃省陇东、河西等地区出现了学生人数在5 000以上的中学,以及在西部很多地区正在建设中的“巨型学校”。这些“巨型学校”一般都是在原有县城中学的基础上扩建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师资队伍都难以满足迅速增加的学生需求,普遍存在大班额教学现象。[1]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和青海海东地区的乐都县为例,近年来,农村高中县城化和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2005年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原有高中7所,县城4所,到2009年,农村高中全部撤并到县城4所高中之中。隆德县的农村高中也全部撤并到隆德县城高中。从2005年至2009年,青海海东地区的乐都县农村高中亦由原来的5所减少到1所(见表1)。随着县城高中学生数量的剧增,政府只好改扩建原来的学校或新建学校,以扩大县城高中学校的办学规模。

二、西部地区农村高中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原因探析

1.国家对高中教育投资短缺

基础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合称.普通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在基础性、奠基性、双重性、发展性等方面是同等重要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管理权限交给了地方,省、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相应地承担起了发展和管理基础教育的任务,高等教育则由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因此,除了极少数优质高中仍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外,各地普通高中一般都是由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于我国地区、城市、城镇、乡村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导致各地政府在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发展向城市、城镇地区偏向,缺乏对农村教育的关注,[2]致使农村普通高中学校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特色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紧张就成了困扰多数农村高中学校发展的难题。200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和“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口号,宣布“有步骤地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支持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高中教育还不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教育,除了一些示范性高中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以外,大多数农村高中学校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如何使农村高中学校的发展从整体上得到保障,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所应担当的责任。[3]

2.广大农民及其子女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且教育资源的供给政策明显地向县城学校倾斜,造成了农村高中普遍存在低水平办学的现状。农村高中办学条件差,教学仪器设备陈旧,学校基本条件设施也难以保证教学需要;课程设置不健全,某些学科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学校和班级规模普遍较小,教学质量差等,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另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加之“择校热”、西部地区城镇化迅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都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因此,西部地区广大农民及其子女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就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3.布局调整的影响

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高中生源不断减少,办学效益低下,很多农村高中难以为继。为了解决农村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城乡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政府对农村高中学校进行了布局结构调整,集中优化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农民及其子女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高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实行集中办学,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扩大办学规模,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如教师在学科、年龄等方面的整合,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投资相对集中,有利于学校设备、仪器的完善和更新;提高了资金、设备及校舍的使用效益,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准,产生了规模效益。但一些地方政府将农村高中布局调整视为“政绩工程”,追求撤并的数量与规模,致使农村高中布局调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

三、西部地区农村高中规模化对普及高中教育的影响

虽然西部地区农村高中布局调整使农村高中规模化、城镇化,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却导致了县城(市)出现了很多“巨型”高中学校,学生人数高达五六千人至一万人,造成了目前农村高中学校数量减少和城区高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致使高中学校、班级规模急剧扩大,没有达到真正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提高教育效益不仅仅要降低生均成本和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办学效益。但目前西北地区高中学校规模增长得很快,班级规模也跟着不断增大,这就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城镇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于每个学生来讲,并没有变得更加优质,也没有达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初衷。

从教学效果来看,如果学校规模过小,教师数量较少,则难以形成一个优化的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整体效能,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经济效益的提高。与此同时,如果学校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也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只增加学生人数,不增加新的教育资源投入,将会导致生师比偏大,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难以因材施教。另外,各种教学设施也会因此而变得相对短缺,导致学生使用仪器设备、参加课外活动的比率下降等。因此,学校在确定发展规模时,应当充分考虑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