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实现课堂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师发展策略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教师教学要突破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局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关注,并对学生提供的信息及时应对,根据师生互动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充满开放性、弹性和丰富性。

课堂有效师生互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和作用,共同推进教学,在沟通、碰撞、融合、共生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有效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师生间交流的实质性和交流的生成性。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达到教师和学生间的真正交流和提升,即教师在教学中能理解学生、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状态调整教学节奏;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自我、主动探索、思考和总结,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发展者。

有效师生互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标志之一,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许多中小学都进行课堂师生互动的改革和尝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达到实质互动与交流生成的状态。许多互动流于表面形式,有研究者总结师生表面形式的互动类型有:预成型、放任型、启而不发型、表面热闹型;[1]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有过于倾向单向型、过于追求形式化、过于强调显性化。[2]笔者在深入中小学听课中发现,这些表面型、单向型互动常见于中小学课堂,为什么有效师生互动不能成为课堂的普遍现象呢?究其原因,实现有效师生互动是对教师较高的专业要求,未进入职业成熟期的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一、实现有效师生互动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实现有效师生互动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深刻把握课程内容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课堂有效师生互动对教师提出比讲授型教学更高的要求。讲授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讲清楚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课堂上缺少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空间。教师所要了解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所以教师的提问都严格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模式固定,缺乏弹性和针对性,教师经常用一套教案应对不同班级的学生。

互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教学要突破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局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面关注,并对学生提供的信息及时应对,根据师生互动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充满开放性、弹性和丰富性,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生成新的内容和目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深入学科交叉领域和前沿领域,又要善于挖掘本学科课程内容的多方面价值,掌握不同情境下教学内容的多种呈现形式。

2.掌握互动技巧

教师要能抛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会倾听学生,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评价,根据师生互动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首先,需要师生能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如果教师严守权威地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学生处于被拷问状态,如何能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了解学生对新传授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一种交流和碰撞,是情感的沟通、态度的生成、价值观的提升和共鸣。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问题”要有质量,能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思考,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引导性的及时评价,既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又不压抑学生并能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再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对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对学生的提问,要放得开收得回,既不能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又要及时捕捉和把握住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或增删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顺序,或调整教学方法。

3.及时应变,使课堂活而不乱

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展示自我,使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各种突发情况和交流中的矛盾、冲突经常出现,教师要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冲突和意外事件,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师生互动的课堂活而不乱,实现有序互动。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获得属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范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3],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连续过程,也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提高的渐进过程。实现课堂有效师生互动也是一个渐进过程,要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中,针对教师在互动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逐渐学会和学生沟通、善于和学生互动,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水平。

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有效师生互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内,基于课堂和学校进行。面对有效师生互动实现的渐进性,要求学校和教育理论界一方面要保持宽容的心态,看到教师的努力和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另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走出困境。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实现课堂有效师生互动是对教师较高的要求。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对参与互动研究的态度是不同的。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不愿意多付出努力以改变现状;处于职业发展期的教师有发展的内在动力,希望自己能获得较快的发展,不甘心落后于同行。对这部分具有内在动力的教师,学校应该积极引导,营造积极的教师文化,由他们带动老教师的发展。对缺乏改革动力的教师,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教师的不同困难,给予有效的援助和引导。要根据客观条件制订评价标准,学科的差别和学生的差别使师生互动的效果不同。例如有的班级学生善于表达,喜欢回答教师的问题;有的班级学生比较沉闷,即使教师反复鼓励也不愿表达意见。要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多进行纵向比较,比较课堂不同时期的变化,对教师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

2.开展教师间、教师与教育研究者的合作

学校要基于课堂开展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采取教研组听课、评课、改进等常规形式,在常规活动中追求实效。授课教师不可能发现自己的所有问题,其他听课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关注师生互动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教师间相互磋商,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合作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听课评课中,每位教师都能受到启发、学习到师生互动的经验。大家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校外的教育研究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宽阔的视野,能发现师生互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开展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是加快教师发展的有效做法,应该围绕主题,把握重点,开展针对性强的长期合作。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