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人本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教育管理思想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手段需要不断丰富,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对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观;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 它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 将发展落脚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上。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中的中心地位, 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判断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价值尺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人学观和历史观作为理论指导关于人及其发展的科学。

一、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是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哲学观点。人本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文化,14世纪下半期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当代社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构成因素。《新大英百科全书》对人本主义是这样解释的:“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常被视为文艺复兴的主题。”人本主义,就是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关注人的潜能、个性的张扬和主体人格的自由发展教育理论论文。

科学主义是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在十九世纪末主张人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学应该“主观”,与科学的“客观”相对,并批评那种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学(指法律、艺术、历史和宗教)研究的思想为科学主义。历史上对科学主义的理解一般有两层含义:(1)“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包括哲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主张”;(2)“相信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用来追求知识的信念。”这也是科学主义哲学观的基本观点。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两种对立的立场、视角和方法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以至在许多领域中都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如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结合今天的时代特点及其需要,认真审视这些思潮,超越其局限性。人本主义同科学主义一道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科学主义促进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本主义促进西方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两者不是相互削弱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越发展,越需要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反之亦然。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

在西方大学教育发展史上,围绕教育目的争论,主要经历过理性主义、工具主义、人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即人的认识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认为理性是人之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所以教育内容重视纯学术性和理论性的经典学科,包括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教育,培养的是有理性和有教养的人。

工具主义则从实用目的出发,重视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强调实用知识学习和实用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公民和劳动力,即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非理性,即人的兴趣、动机、情感、个性、人格、信念等方面的养成,强调要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培养“完人”。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是以马斯洛(1908-1970)、罗杰斯(1902-1987)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兴起为先导的。从词源上来看,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基本上是指以人性的宏扬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全面的”教育。因此,人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同教育息息相关。人本主义教育观主要体现在:

1、“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

人本主义教育观有显明的认识定位,这种认识定位可以将之概括为“以人性为本位”。人本主义所主张的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认识的教育,它将人的发展彻彻底底地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之上,置于个体内在的(更确切地说是先天的)潜能在后天的充分实现之上,因此,这种教育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马斯洛认为,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如果能实现人的“内在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2、重视个体的潜能,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色之一。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假设:一个正常人的潜能只在后天被利用 了10%。后来,另一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atet Mead,1901-1987)认为,人类潜能的利用率不到10%,根据她的研究,仅仅只利用了6%。马斯洛也认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往,一种希望发展或希望人的各种潜力都得到实现的冲动。健全的社会应该是促进人类潜能以及人类最高水平发展的社会。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人本主义教育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和产生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开放地面对任何经验,从而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发展的。另外,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知识和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服从者。相反,罗杰斯认为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促”,允许学生自由学习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反人本主义”的现象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反人本主义”的现象。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