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兼谈教师为本理念的实施与途径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教师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引申和具体体现,它充分体现了大学组织的特性及管理特点。建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研究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领导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激发和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教师为本;教师管理;民主

一、“教师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意在指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与事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等,都是从“根本”的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源于以人为本思想。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研究领域早已存在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其内涵包括三层意义:其一,发展要以人为根本目的。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强调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其二,发展要以人为主体和动力。科学发展观认为对发展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其三,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蕴涵社会公平的原则,要求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可见,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关心人,激励人,而且能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用于教师管理,就是“教师为本”。 坚持“教师为本”至少应包含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学校在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人本属性,尊重教师个体,尊重教师感情和权益,尊重教育规律,满足教师需求,更多地考虑人性关怀,更多地融入人的精神和人的创造性。顺应人性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被别人认可和尊重时,才会有一种本质意义上的主动努力和追求,才能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为之奋斗。二是充分认识和肯定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教师管理的真谛在于实现教师的价值,发掘教师的潜能。人不但自然地活着,还必须理想地活着,要有自己的人生信仰。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更看重精神生命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努力实践的平台,让教师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高贵地更有尊严的生存和工作。

二、“教师为本”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是高校的主要任务,而教师则是这一主要任务的承担者。教师是大学的主要元素,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铸就了教师这一有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特殊群体。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1.有较高层次的需要。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不仅有较低层次的生理、安全方面的需要,而且对较高层次的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也有较其他社会群体更强烈的追求;2.教师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又承担着管理学生的责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3.教师工作的特点是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是无形的,其劳动强度、额度、进度、质量很难加以量化控制,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师的这些特点,使教师从本质上超越了“经济人”的范畴,也不只停留在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的“社会人”的阶段,而推进到了以追求价值观、信仰和自我实现为中心的“文化人”的阶段。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应充分重视教师的这些特点,树立“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关注教师、研究教师、服务教师、激励教师、弘扬教师个性,其着眼点是尊重教师人格尊严,满足教师合理需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应注重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工作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师职业生活质量,考虑劳动报酬和福利之外的其它激励手段。只有坚持“教师为本”,才能实现学校的民主科学管理,才能把握教学管理的本质和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激励教师为实现学校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为本”理念下教师管理的实施途径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教师的发展决定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约束和要求等方面,必须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践者,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教师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教育研究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领导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激发和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管理者要把发扬民主作为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学校的全面发展主要靠教师对学校决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只有让全体教师认可和理解学校决策及规章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并内化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真心诚意地尊重教师,充分地信任教师,实行民主管理。首先要坚持问计于教师。就是有关学校发展的大事、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以及学校规章、办学方向、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等,都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采纳正确的建议。其次要把管理对象作为服务对象。魏书生说:“只有有权人给权利小或没有权利的人服务,才是真民主,否则就是假民主”,因此管理者应该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性作用,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第三要认真落实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是学校的重大改革方案,都要经过教代会认真讨论、反复修改,表决通过后才能正式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各种方案、制度更加完善,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从而促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二)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工作,促进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地方,管理者应该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一要注重培训,强化素质。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定期派遣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出外进修、深造,使其掌握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前沿性知识,回校后再对相关专业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经常举办专项培训,开设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教师治学、做人、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二要突出教研,开展交流。每学期召开两至三次教学研讨会,围绕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主题进行研讨,提高教师研讨实践的能力。要结合实际经常举行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学习每位教师教学中的优点。成立“热点沙龙”,即召开没有主题、不设框框的座谈会。与会者可以畅所欲言,抒其所思,气氛宽松,领导只是作为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沙龙”式座谈会,可以激活教师的智力资源,创造平等轻松的交流环境,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能力。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专制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能够对教学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策略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牵手结对,搞好帮带。高校应建立一对一的帮带制度,聘请专家级教师担任帮带导师,并制定帮带计划,严格帮带时间、标准和任务,促进中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