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技术异化的启示

2013-02-15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卡尔·波普尔的技术观试图通过对问题否定式的思考,进而拿起证伪的工具进行反思和批判。卡尔?波普尔把科学技术发展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过程,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从大胆的怀疑开始,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证伪与反驳,不断革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卡尔?波普尔;证伪;异化;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著,在促进生产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的同时,也对自然和人自身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技术异化就是技术在其使用或运用过程中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或危害,因而,技术带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发展新技术来消解技术异化,在消解技术异化的过程中实现技术的更新或发展。技术的异化问题在马克思技术思想中有过深刻的思考,但从卡尔?波普尔技术观出发,反思技术异化,对技术异化进行批判,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卡尔?波普尔技术观的解析

卡尔?波普尔认为,社会科学通过不断的证伪,提出新的理论。或者通过尝试性地发现取得意外的结果。同样,卡尔?波普尔对技术的见解也在于通过不断的试错,在发现过程中找到对技术本身不利的因素,认清技术的本质,看到技术的两面性,最终找到对社会起指导作用的新技术。在卡尔?波普尔的技术观中,可以发现,问题总是最先出现,而且问题反过来又会指导新的技术产生。在这里波普尔提出了证伪的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反思技术的本质,提出新技术,只有准确清晰的明白技术的内在规律,才能不断进步。然而,我们在反思技术的同时,也应该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技术异化现象。

我们在对卡尔?波普尔技术观的研究中发现,他在研究科学与技术时高举证伪的旗帜进行批判。通过对问题发现后的否定,拿起批判的工具进行证伪。通过大胆的怀疑,提出问题,再进行证伪与反驳,最终实现不断革命的过程。技术与科学在研究世界方面具有统一的整体性。技术对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样,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不仅推动科学不断发展,也进一步指导技术认识世界。模式可以概括为:P1→TT→EE→P2,即技术始于问题(problem),由问题引出许多试探性理论(tentative theory),经过批判性的检验,排除试探性理论中的错误(elimination of error),得到暂为人们确认的理论。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问题(problem),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循环。如此循环往复进行批判与改进,推动技术的可持续历史性。

证伪主义模式下的技术被卡尔?波普尔被看作是“渐进的技术”。波普尔谈到,“我是意识到这种危险的,所以我加上了‘渐进’这个词,提出渐进技术。”他还认为,“由于人们对社会的改进提出批评和建议,或者更确切地说,由于人们力图发现某种经济行为或政治行为会不会产生预期的或所希望的结果,从而使社会科学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方法确实可以称之为古典的方法,而这就是当我把技术方法归结为社会科学或归结为“渐进工程”的时候我心中所想的方法。”波普尔的技术观是不断批判、不断证伪的技术观,也是渐进的技术观。

二、卡尔?波普尔的技术观对批判精神的升华

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且愈来愈深化问题,愈来愈启发新问题。从问题中来,通过反思批判,改进技术,再提出新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卡尔?波普尔看来,技术就是渐进的技术,强调的是实际的技术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批判和证伪。在批判理论上,卡尔?波普尔从问题出发,针对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再进行批判,不断更新,形成新的理论体系,证伪的批判精神使理论体系不断完善,逐渐满足技术的可持续性和时代性。具体表现在:

1.技术的可持续性。

技术的发展是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的一个纽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在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性,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技术活动从技术的规划研究到技术研制,再到技术生产,是一个从抽象带具体,从精神到物质,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经历耗时长,费用高。如果能在技术的使用时间及利用率上加以改进,那么技术就可以把发挥技术水平,改进世界有机体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可持续性,减少技术在历史中的更替,使技术既能适应历史的发展还能具有长久的持续性。

2.技术的时代性。

历史问题我们已经在文章开头已经加以描述。历史是技术发展中实践过程的集合,历史的发展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技术是历史条件下特有的技术,是属于本历史阶段特殊性的的技术手段。但技术的发展恰恰需要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其技术手段是历史性的技术手段。因为我们并没有有效的理由可以期待历史发展有任何明显的重复,以致它将继续与其原型保持平衡。所以,历史的发展也不具有完全再现的功能,同样技术手段也要适应历史的发展,保持先进的时代性。如果技术与历史的统一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那么技术手段必然与自己对立,出现异化问题。

三、现实世界的异化问题

异化在哲学上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其主要表现包括:

1.劳动异化。

劳动异化的观点是马克思异化观的核心思想。马克思在批判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表述异化思想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都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而马克思则从事物的内在出发,揭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内在本质异化形式,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2.思维异化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