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启示

2013-02-14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认知神经科学对整个心理学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启示。文章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启示: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还原与整合两种研究策略并重、坚持实证与理论相扶助。

关键词: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启示;论文下载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任务在于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或者说,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自己的认知活动,是认知神经科学拟回答的根本命题 [1]。虽然认知神经科学还只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但它在近十多年里,已经取得了大量令人瞩目的成果,被国际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屡屡提及,我国心理学界也对其给予了及时关注。

毋庸置疑,认知神经科学的成果本身已经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整个心理学的前进之路提供了不少大有裨益的启示。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分三个方面谈一些见解。

1 坚持唯物一元论,为理论寻求稳固的物质支点

笔者认为,心理学的不统一,首先是由于不少学界中人在脑与心理的关系(身心关系)问题上的模糊混乱。自心理学建立以来,不少名家大师们就对身心关系有着莫衷一是的纷乱观点。例如,冯特持唯心主义二元论的观点,认为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系列,心理过程并不依赖于生理过程。詹姆士则提出“意识状态的直接条件是大脑两半球内的某种活动”,但却认为意识与脑只是相关,不具有依存性,并坚决要求和唯物主义划清思想界限[2]。诸如此类纷乱观点不胜枚举。总结来说,就是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个维度上的对立。各名家大师或学派正是基于自己对身心关系的认识提出了种种的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中不乏光辉与睿智,有的也确实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许多理论的凭空建楼阁——概念、原理的提出缺乏物质实体的依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共有的弊病。

随着当代科技与哲学的发展以及心理学界内诸多研究范式的兴衰成败所经历的经验教训,心理学界内的不少人已经深刻认识到: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依存于脑。认知神经科学正是持这样一种哲学观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认知神经科学主要使用无创伤性脑功能成像技术,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方法[1][3]。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无论将脑中物质的运动作为自变量还是因变量,认知神经科学都是在坚定不移地向脑的物质运动寻求人类心理机制的解答。其次,在理论构建上,认知神经科学一般都是在已有的实验事实和已知的脑解剖、生化、生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即使有时理论先于实验,一旦发现与新的脑物质研究成果不符,也必定或修改或摈弃原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认知神经科学正在努力为心理学的大统一理论修建一个稳固的物质支点。

大家知道,由于人类心理的无形性,心理学界常常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哲学观念中或左右摇摆、或分裂抗争。尤其是在由于科技发展的历史局限性,持唯物主义一元观的心理学范式进展受挫,一时不能很好回答有关意识的问题时,非唯物主义一元观往往就开始抬头,不时地加剧心理学的混乱,为发展之路制造障碍。而认知神经科学自其创立就始终坚持着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列宁的名言“这个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不存在”被它坚定而彻底地信仰和贯彻。正是这种信仰和贯彻为认知神经科学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既为心理学增添了坚实的科研成果,也给整个心理学的前进之路带来了一个重要启示。

2 坚持还原与整合两种策略并重

还原是把整体的事物解剖为亚组成部分,把高级的运动形式分析为低级的运动形式的一种科学研究策略。整合则与之相反。心理学发展史中,利用这两种策略从而取得有益成果的事例有很多。例如,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还原式分析,精神分析对人类心理过程的整合式解释……

由于事物在不同的层次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从低级水平入手来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的还原式策略,是完全可取的。但是,不同水平之间毕竟有着质的差别,盲目用低级水平的规律来代替高级水平的规律,则是错误的,这一般被指责为“还原论”错误。然而,心理学历史中,正确地运用还原式策略来研究人类心理,却被一些学者批评为“还原论”错误的事例却也数量颇多。这些批评者往往是去强调“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整合。

在笔者看来,被批评者其实并不是在还原式策略上走得太远,而是还不够远!认知神经科学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前文已述,神经科学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母体之一。自神经科学建立到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至今,诸多神经科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正是在“还原”的道路上坚韧地跋涉,以实践来无言地回答“还原论”批评者的批评。让我们从研究层次上来看一看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轨迹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神经科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整体和系统水平上进行。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以微电极技术为代表的电生理研究,曾在脑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对神经通路和神经回路水平的研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崛起,神经科学家们又努力把对神经活动机制的研究迅速推向细胞和分子水平。另外一方面,认知神经科学同时也特别强调用整合的观点来研究脑与心理。认知神经科学家认为,整合是多方面的。首先,神经活动是多侧面的,要认识这些不同的侧面,就需要多学科的研究途径。其次,对脑的活动的研究必须是多层次的。神经系统的活动,不论是感觉、运动,还是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记忆、情绪等〕都有整体上的表现,而对这种整体表现的神经基础和机制的分析不可避免会涉及各种层次。对同样的研究问题,几个层次的工作可以在同一个实验室里,也可以在不同的实验室里进行,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互相启示,互相推动[4]。

3 坚持实证与理论相扶助

实证与理论是科学进步的两翼。实证可以先于理论,为理论提供素材,也可以后于理论,验证理论的正误。理论可以先于实证,为实证提供方向,也可以后于实证,将实证总结升华。但不管怎样,实证与理论的相互扶助,是科学进步的有效途径。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前身〔神经科学〕在这个问题上也为我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例如,色觉的三变量性通过心理物理实验早已经了解,甚至早在19世纪初期,T.Young就提出了三色理论的雏形:他假设可能存在三种与不同波长共振的感受器。但是,由于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太小,微电极难以刺入细胞,人们在生理上证实这一理论差不多等候了一个世纪。一旦超细微电极刺入视锥体并做出鉴定,从历史的尺度来看,理论的证实几乎是在瞬息间完成的。再例如,计算机理论及其实践,在二战时已经实现,而数学建模等技术也早在1980年代之前得到丰富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神经科学中,人们却并不了解。直至1980年代,计算神经科学诞生,这些早已经实证的技术,才产生出生物神经回路的计算模型这样的理论成果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