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3-02-14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

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因此, 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一、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1、智商高。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8,而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3。独生子女普遍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

2、情商低,功利心欲极强。长期以来,长辈的疼爱甚至溺爱,使独生子女产生一种畸型的情感心理,为父母读书,为爷爷奶奶吃饭,为自己创造一切……。长辈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必须的、是应该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谁放纵我,谁就好;谁要求严厉,我就讨厌;一切我们喜欢的东西,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谁都也别想。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圈子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

二、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独门独户”的生长环境,使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以及同龄伙伴相互影响的教育因素。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极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不合群等不良心理特征。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组织、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奖惩和校风的建设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3.社会因素:中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鉴别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产生诸如盲目模仿,迷恋网络等心理现象和行为。

我们应该相信独生子女在人格社会化方面的弱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受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而且独生子女的这些弱点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社会学校及独生子女家庭在这方面形成共识,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独生子女教育网,发挥整合作用,必定能有效保证和促进独生子女的社会化。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