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校党性教育模式研究

2013-02-14
代化。宏伟的目标,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美好的蓝图,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对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就是要强化使命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保证党确定的阶段目标如期实现,保证党向人民的承诺如期兑现。忘记了党要实现的目标,忘记了党的历史使命,这样的党员、这样的干部就是党性不强,或者叫丧失了党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是人民利益实现的保证,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对党员干部进行使命意识的党性教育,是党校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责任。2、忧患意识的党性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古往今来,多有哀兵胜利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我国的改革成就巨大,发展举世瞩目。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连续几年来的高速发展不仅为国人所赞叹,也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高速度发展还是粗放型的,有些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获得的,从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还有许多重要工作有待于我们认真去做。中央提出“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这就提示我们,经济发展不仅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披露,我国近中期(未来5-10年)将面临四大经济安全问题 一是就业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长期处于高峰期。近中期,伴随着工业化的“重度”趋势和“资本增密”的进程,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将进一步突出,从而导致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进一步降低,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降低。这将使本已经严峻的就业矛盾更加尖锐。另外,我国城市化年增长速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万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其中大约有800万为劳动力。这样,五年内就需要转移4000万个劳动力。如此巨大的转移规模,再加上工业结构升级“挤出”的失业人员,隐含着一个很大的就业矛盾。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群体的日益庞大,使社会整合难度增大。从中国历史和国际经验看,“流民”历来是社会结构中最不稳定的人群。因此,必须把就业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二是重大战略性资源安全。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虽然在总量上相当可观,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铁、铜、铝等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42%、18%和7.3%。由于重型工业具有资源消耗高的特点,因此一旦重型工业加快发展,资源消耗量会进一步增加,导致许多重要资源的需求与国内供给的缺口进一步增大和对外依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据有关资料,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到2010年能够满足国内需要的仅为23种。其中,石油和铁矿石对外依赖度将达到57%,铜将达70%,铝将达80%。而要进口大量的战略性资源,则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及其护卫。这不仅将面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引发的商业风险,而且将面临潜在的政治、军事风险。三是金融安全。近中期,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从行业领域来看,一般性行业的改革将进入中后期阶段,但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则处于前期阶段并逐步向纵深发展;从企业层面分析,地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改革将取得明显进展,而中央所属的大型企业的改革将处于攻坚阶段;从地区来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及几个直辖市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地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可能造成银行新的债务“悬空”,恶化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大金融风险。我们必须把金融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来处理。四是贸易安全。近中期,我国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外贸依存度有可能继续提高。这意味着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加剧,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放大。同时,我国的生产安全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7000万人遭受各种伤害,死亡80万人左右。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趋向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业、道路交通、渔业船舶等行业和领域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每年仍有13万多名事故遇难者,平均3天发生一起10人以上遇难的事故,一个月发生一起30人以上遇难的事故,形势依然严峻。如果加上职业病危害,我国每年大约近百万个家庭遭受不幸。很显然,我们现在所谓的“发展”,仍是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这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违背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进行忧患意识的党性教育,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要看到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当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宁肯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我们党是一个在忧患中诞生、奋斗、壮大的政党,我们的事业正是在不断克服忧患、战胜困难的进程中推进发展的。党校对党员领导干部不断进行忧患意识的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奋斗目标的需要,这个需要将从现在持续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这个需要乃至还将持续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因为到那时,中国也仅仅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到那时,忧患意识仍将是激励我们党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3、公仆意识的党性教育进行公仆意识的党性教育,实际上是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几十个党员,就是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也只有120万党员,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仅仅靠120万党员是办不到的。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建立了新中国?答案是:党把当时的4万万同胞都动员起来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送郎当兵,送子参军,推着小车来支前,国民党数百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之中。夺取政权要靠人民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不需要人民的力量?回答是肯定的。7000万党员不是一个小数,但仅仅靠7000万党员是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须把13亿人民都动员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进行公仆意识的党性教育,就是要解决实现未来目标的力量来自哪里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依靠人民。问题的另一面是,人民为什么要拥护党提出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代表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发展最终要归之于让人民得到更多的福祉,让百姓们更加感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的发展。通过党性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观念。同时,这种观念还要以干部们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目前一些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都是执政观不正确的表现。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捞取油水的工具,贪污腐败。陈良宇、郑晓萸和邱晓华等等案例,从反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样的案例也再一次证明,“公仆意识”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人民群众仍然对一些干部的作风存在着相当大的意见,对一些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先进持有相当大的怀疑。通过党性教育,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创造力、执行力、公信力,将增强公仆意识落到实处,尤其要将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带领人民实现党提出的奋斗目标。4、节俭意识的党性教育新京报的一篇文章披露:“中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1/4”。同时还披露,2006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 黄炎培1945年在和毛泽东谈“历史周期率”时谈过这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他说: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当前我国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渐渐好转了”的状况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这时候,一些政府官员“精神也渐渐放下了”,觉得该照顾一下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了,于是奢侈代替了节俭、个人利益代替了为人民服务、安乐代替了忧患。加之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力度不够,公费旅游、公车私用、扩建办公大楼,建设豪华楼堂馆所等屡禁不绝。奢侈浪费是一副慢性毒药,它腐蚀的是党的肌体,败坏的是干部的思想作风。就象黄炎培老先生说的那样,精神渐渐放下了,时间长了,自然地惰性发作,公仆意识变成了老爷意识、忧患意识变成了享乐意识,由少数逐步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对党员干部进行节俭意识的党性教育,就是要让领导干部看到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危害。建设节约型社会,树立节俭观念,带动整个社会勤俭节俭风气的形成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质,是共产党党性的内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重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从小处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才能形成良好的节俭氛围,有效杜绝奢侈之风的蔓延,从而走勤俭节约之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党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加强党性教育是党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重要体现。湘潭市委党校一直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党性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规律,寻求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1、立足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作用(1)立足两种资源。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毛泽东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是以“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为主题形象的全国重点旅游区,是中央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韶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韶山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红色教育资源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是具有韶山独特地域的唯一性资源,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复制和替代的品牌教育资源。一是特色物质资源。韶山有再现毛泽东开国大典上伟人风采的毛泽东铜像:有全国唯一一座全面介绍毛泽东生平业绩的毛泽东纪念馆:有陈列毛泽东大量珍贵文物展示毛泽东精神风范的毛泽东遗物馆:有浓缩中国革命历史、再现伟人足迹的毛泽东纪念园:有“毛泽东思想研究资料中心”之称的毛泽东图书馆:有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陈列馆:有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有“闳中肆外,国尔忘家”的毛泽东一家6位烈士亲人铜像。二是特色精神文化资源。韶山有着毛泽东生平留下的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在读书笔记上写道:“一个之我,小我也;宇宙之我,大我也;一个之我,肉体之我也;宇宙之我,精神之我也”。他“携来百侣曾游”,“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敢主沉浮、敢遏飞舟,“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以中华名族复兴为一生己任,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早探索,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总是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他的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却很少有表现一家私利和一己亲情。他的一切文章和诗词都是用来表达爱国爱民的情怀,用来歌颂革命事业,歌颂人民的伟大。毛泽东同志是政治的典范、伦理的典范、党性的典范,他的奋斗足迹和感人事迹,他的跨越时空的精神思想宝藏,他的超凡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都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品富矿。此外,韶山还有《日出韶山》情景剧、《特别支部》话剧、韶山丰富的韶剧韶乐等名俗风情文化资源。(2)发挥两种作用。一是特色资源的直观感化作用。韶山独有的丰富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色教育资源,是进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最生动教材和最直接课堂。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最多的红色圣地。其中仅2009年1月到10月,就有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韶山。韶山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作为国家的重要革命纪念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的人民就络绎不绝地来韶山参观。无数的人民从四面八方来到韶山,期盼在这共产党人的神圣殿堂净化心灵、获取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每次到韶山都“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话也同样表明了韶山特色资源对干部党性教育的至深感化,他参观韶山后说:“思想上受到教育,精神上受到洗礼,灵魂上得到净化”。因此,要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的直观感化作用,直接感染党员干部的情感,感化党员干部心灵,陶冶党员干部情操。二是特色资源对教学的支撑提升作用。资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要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对教学的支撑提升作用。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与课堂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高度融合,依托资源的直观感化作用,融合教员的教授、讲解,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感观、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打造精品课程。2、立足研发,创立一批精品特色课程(1)立足四种研发。要立足党性教育、地方资源、毛泽东和干部需求四种研发。在对党性教育、地方资源、毛泽东和干部需求四方面特征进行全面透彻研究把握的基础上,全面学习考察延安、井冈山等其它干部学院和干部教育基地的课程体系,紧扣毛泽东这一主线,研发推出一批精品特色课程,再经过基地教师的精心教授和组织实践教学,创立一批富有韶山地域特色且能吸引广大党员干部求知欲的品牌课程体系。(2)创立两大课程体系。一是紧扣毛泽东在韶山的求学成长经历和早期革命活动经历及韶山基地特有的教学资源,创立一批精品主修课程。包括:毛泽东的民族复兴理想;毛泽东的勤政为民作风;毛泽东的联系群众情怀;毛泽东的廉洁自律风范;毛泽东的人格与精神魅力;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毛泽东的基层党建经验;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毛泽东与他的家人;毛泽东与韶山;毛泽东遗物背后的故事;毛泽东的求学成长之路;毛泽东早期革命探索等。二是依据韶山周边教学资源和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创立一批精品选修课程。包括: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毛泽东的法制思想;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毛泽东的权力观;毛泽东的利益观;毛泽东的地位观;毛泽东的决策艺术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毛泽东的作品欣赏;毛泽东与湖南历史人物;毛泽东与湖湘文化等。3、立足实践,实施灵活多样与个性化的特色教学方式(1)立足两种实践。一是毛泽东的生平实践。基地教学方式,不管是课堂讲授还是参观考察、情景体验等,应立足毛泽东的生平实践,以毛泽东生平为国为民感人事迹、革命足迹、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等为教学支撑。二是学员的实践学习。基地教学应注重学员的实际感观感受、切身情感体验,注重学员的体验教学、实践教学。(2)满足两种需求,实践灵活多样与个性化的特色教学方式。一是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采行各种教学方式。根据每一堂课的实际需要,可采行一种或同时采行几种教学方式。具体可选择的教学方式如下:①专题教学。通过设置的精品课程进行专题讲授。②作品教学。通过对毛泽东系列文章、诗词、书法的导读、研究、讨论等进行教学。③互动教学。通过对毛泽东亲属、韶山党支部书记、韶山农民等的访谈进行互动式教学。④现场教学。到故居、遗物馆、陈列馆等参观并听取讲解。⑤情景教学。如到毛主席铜像前献花、宣誓;观看《日出韶山》等情景剧。⑥体验教学。如亲身体验毛泽东成长之路;亲身体验毛泽东调查研究之路(湖南农民考察之路)等。⑦音像教学。利用光碟等音像技术,通过纪录片等形式进行教学。⑧拓展教学。建立拓展训练基地,通过拓展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二是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实施套餐式教学。基地根据已有教学资源和几经开设的课程,制作出教学菜单。依据教学菜单精心设计出具体教学资源和已经开设课程,制作出教学菜单。①送训单位和学员可提出教学需求,基地根据送训和学员的具体需求,依据教学菜单精心设计出几套教学套餐供送训单位和学员选择,最后确定教学套餐并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教学.②基地依据送训单位和学员自行选择设计的教学套餐,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实施套餐式教学,可以满足全国各地送训单位和广大学员的个性化的、短期的党性教育需求,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基地在党性教育方面的市场竞争力。附:韶山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教学菜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时间 专题教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半天);毛泽东的民族复兴理想(半天);毛泽东的名族复兴理想(半天);毛泽东的勤政为民作风(半天);毛泽东的联系群从情怀(半天);毛泽东的廉洁自律风范(半天);毛泽东的人格与精神魅力(半天);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半天);毛泽东的基层党建经验(半天);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半天);毛泽东与他的家人(半天);毛泽东与韶山(半天);毛泽东遗物背后的故事(半天);毛泽东的求学成长之路(半天);毛泽东早期革命探索(半天);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半天);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半天);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半天);毛泽东的权力观(半天);毛泽东的利益观(半天);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半天);毛泽东与湖南历史人物(半天);毛泽东与湖湘文化(半天);作品教学毛泽东精选文章(半天);毛泽东诗词欣赏(半天);毛泽东书法作品欣赏(半天 互动教学与专家互动教学(半天);与韶山党支部书记互动教学(半天);与韶山农民互动教学(半天);与韶山领导互动教学(半天);与毛泽东特色演员互动教学(半天)。 现场教学参观故居(1个小时);参观纪念馆(1个小时);参观遗物馆(1个小时);参观纪念馆(1个小时);参观图书馆(1个小时);参观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陈列馆(1个小时);参观毛氏宗祠(1个小时);参观毛震分祠(1个小时); 情景教学主席铜像前献花宣誓(1个小时);观看《日出韶山》情景剧(3个小时);观看《特别支部》话剧(3个小时);观看韶剧韶乐(半天)。体验教学体验毛泽东成长之路(半天);体验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运动之路(一天) 音像教学观看毛泽东纪录片(3个小时) 拓展教学拓展训练(半天)劳动教学教学点劳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