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3-02-13

直到那次批改作业,让我又找到了一个机会。

当我正在恼火班上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作业明显是抄袭的时候,我批到了小凯的作业。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她的正确率有多高,而是恰恰相反,她的作业错误挺多,但是能感受到通篇做的非常认真,尤其是填空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过程。

此后,我每次都会注意她交上来的作业,总是非常认真,正确率绝大多数都不是很高,但第二天都会有详细地订正。并且她对于自己做的作业还有各种标记,等到我讲评作业的时候,她对于自己错误的地方,听得尤为认真,并不时地点头。课后,她甚至还会和我交流对于某道做对的作业题的理解是否正确。

我感动于这个小女孩所做的一切,她正拥有着一个诚信的品质,和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也做了一个有心人。我对她的作业,批改的特别认真、细致,甚至有时还会有一些批语。

当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并且位列班级前列的时候,我请她把她的所有数学作业整理成册,并在某堂数学课上,向全班学生一一展示。

同学们好像已经忘了小凯初到高一6班时并不出色的成绩,只记得她现在是班中数学的佼佼者。所以当看到她的很多作业都是鲜艳的红×时,震惊不已。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觉得小凯的作业和你们的作业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学生垂下了头,我又说道:“小凯的作业也许是班上错误率最高的,但是却是最真实、最有效的作业之一。她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正视它,改正它,从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学习上的佼佼者。在她的学习过程中,她不仅拥有了“诚信”的高贵品质,也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和赞赏。但是反观同学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作业和学习的呢?”

更多的学生垂头,陷入了沉思。我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其实在老师面前暴露出一些缺点,一点也不可耻。就像小凯那样,她每天都会真实地在老师面前展现出她学习上的不足,老师也从来不会因为她犯的这些错误而去指责她。相反,老师会根据她反馈给老师的真实信息,不断地调整教学,会对她做错的一些题型进行重点讲评。这对我们双方都是一件最有利的事情,同学们为什么舍不得去做呢?”

这时,有一些学生抬起了头,专注地听我讲着。我把目光瞄向小凯,她正炯炯有神地盯着我,我对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同学们,老师最欣赏小凯的是她为人的一份真诚和学习的一份真实,以及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断改正的一份执着。其实,我们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讲究的不就是一份“真”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但是反观有些学生利用一些手段蒙蔽老师,把自己的一些缺点藏着、掖着,绝不改正,是多么得可耻,终究也造成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的事实。你们愿意成为哪一种人,获得哪一份成绩,自己好好想想吧?”

下课后,小凯跑到我身边,她已没有了初时见到我的那份拘谨。笑吟吟地对我说:“老师,我要谢谢你。”我以为她是说我表扬她的事情。没想到她说:“老师,谢谢你的理解、赞赏和信任。其实,一开始我看到自己作业本错了那么多,也以为你会骂我,批评我,或者认为我是一个差学生,但是你允许我犯错误,给我改正的时间和方法,我才能真实地坚定下去。还有谢谢老师给我作业本上的那些批语,我会做得更好的。”最后,她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们班以后抄作业现象会越来越少的,相信吧。”说完,调皮地跑开了。

有时,我想学生犯的一些错误,在他们的人生中都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求学生做“真”人,讲“诚信”,首先得从赏识他们的“错误”开始吧。教师用自己灵巧的心灵,真心地赏识学生的优点,而学生能从你赏识的细节中,分辨出好坏,学做“真”人,学做“真”学问。

教师赏识真善美,学生就会成为真善美的人。也就是说正确的赏识方法,正确的赏识内容,可以从一颗幼苗开始,而一颗幼苗的成功,必定能令所有的幼苗积极向上。

三 、赏识教育的根本是真正回归到“以学生为本”

有一回,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儿子在家里对我的评价:“我们韦老师真聪明啊,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敏捷、妙语如珠,我们都很佩服她。”初听之下,我沾沾自喜。又一回,坐公交车,周围围了好多不认识的学生,叽叽喳喳。见他们在评论老师,我竖起耳朵认真听。只听一位学生说到:“我们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傻傻的,笨笨的,但他讲的我们都听得懂,我们都非常喜欢他。”

两种对老师不同的评价,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思维敏捷、妙语如珠,但老师不是真正的表演者。老师应做那个抛砖引玉的人,把课堂这个舞台留给学生来尽情表演。老师在课堂上偶偶的示弱,偶偶的冒点傻气,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你很亲近,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迸发。等到问题真正由他们解决后,他们才能油然生出一种成就感。

我很佩服那位在学生眼里笨笨的,但教学效果又好的老师,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当他在课堂上示弱的时候,他必定能看到他的学生在认真思考、激烈辩论。当他的学生站起来激情陈述,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这位老师的眼里满溢的必定全是赞赏!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