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2013-02-13

2.1 环境变化引起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

首先,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普遍以少数人甚至个体为主,生活、学习更趋单调,缺少群体行为和活动,导致了研究生学习的相对分散、生活的相对封闭,缺乏与他人、与社会更多更深的交流与接触的机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以分数、升学率论英雄,往往注重智育、分数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全,因此当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巨大变化时,会显得难以适从,缺乏对自身的心理状况进行适当调适的能力。

其次,现在的研究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往往会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他们的行为往往放任,很少约束。这就容易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制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考虑问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和周围环境。

2.2 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恐惧忧虑

在当前的研究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缺乏自信,渴望与人交往、但又特别害怕与人交往,畏惧抛头露面。多数研究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上往往就显得比较幼稚、简单和冲动,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往往会因为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与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

2.3 长期压力形成研究生的心理障碍

研究生所受的压力大致可概括为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这些压力对使他们对未来的事业和前途不可避免地产生担忧,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缓解,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

2.3.1 学业上的压力在心理上产生的诸多焦虑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起本科阶段,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范围和要求都提高了许多,一方面他们要改变原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又面临学业考试和发表论文的压力。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考试关难过、科研出成果难、发表论文也难,有的同学因为毕业前还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因而不能参加毕业答辩。这些学习上的压力都导致强迫症状、恐怖、精神性等问题随之产生。

2.3.2 经济上的压力造成的自卑与孤僻心

如果说本科生还可以心安理得地以父母支付学习生活费用为主,那么研究生就要开始自食其力挣生活费了,特别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已婚研究生及自筹经费读研的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更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家庭生活困难的研究生就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产生自卑、焦虑、孤僻心理,有的研究生甚至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2.3.3 就业压力造成的忧郁心理

普遍的就业难题已经成为在校学生的主要压力源,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就业难题更加凸现出来。随着研究生扩招规模的加大,研究生队伍越来越庞大,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研究生就业压力会逐渐增大,自我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带来巨大心理落差,个人能力与社会脱节而造成的挑战形成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研究生的焦虑不安和忧心忡忡,进而演化成心理负担。

3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不断增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成为阻碍他们成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以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和不断增加的心理压力。

3.1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使其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建立学校、院系、指导教师与班级多级网络化服务系统,充分整合校、院两级组织资源,积极调动指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体系和整个过程,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监督体系,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有效控制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把好研究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其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建立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第三,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跟踪检测制度。第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解决研究生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3.2 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能否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力。导师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惑。

3.3 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改善研究生的成才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健康愉快的文体活动,广泛的人际交往,是走出自我,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培养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文体娱乐活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使研究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鼓励研究生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社团,开展自我教育。

研究生的大多数心理问题是由社会性的应激源引起的,特别是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研究生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要采取多方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等,以帮助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