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

2013-02-09

目前,“武汉·中国光谷”在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创新建设、金融资本的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武汉·中国光谷”50km2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余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武汉地区从事光电子领域研究开发的实体约占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总数的14%,其中国家部属4个,高校属20个,共占总数的63%,分别占部委属总数的18%和高校属总数的20%。在武汉的科研体系中,高层次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力量占有重要地位。武汉东湖开发区己经成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科研和开发基地。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717所为技术依托,以长飞、烽火、华工科技、长通、楚天激光为企业依托,以光纤光缆、光电端机、光电器件、激光工业设备、应用软件等为产业依托,构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而且极具规模的开发群体。近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科技成果,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200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光电子生产企业480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8亿元,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光电子领域,是全国生产光电子产品最密集的地区。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

3.2 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

(1)产学研结合促进了高校和企业,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的弊端和高等教育系统固有惰性以及高校、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大学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企业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长期与国民经济脱节,造成教学改革乏力,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的产学研结合无论是联合科研,还是联合培养人才,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按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冲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增强了院校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许多产学研结合的实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已故主席波伊尔博士曾就我国产学研结合做出评价时指出,这种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克服了大学自身的惰性,促进了大学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

(2)产学研结合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现行高校院(系)建制一般只反映同一领域内各学科之间的源流关系,未能反映不同领域学科间互动的要求,在体制上阻碍了学科的交叉、繁衍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商品国际性环境的剧烈变化。许多技术问题都处在复杂的大系统中,这样就促使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市场需要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只采用单一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因而有必要在加强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的同时,把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紧密联系起来。由于既得利益、门户之见、体制化以及传统的研究方法等原因,导致学科壁垒森严。已有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联系主要依靠学科带头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内在机制的使然,产学研结合为学科的综合和交叉提供了契机,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因为高等院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还是联合科研,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科技成果的需要,必然要对原有学科体系优化组合,这就会促进系科划分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改革,克服分散,加强联合,发挥院校的综合优势。

(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如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工作适应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知识的更新及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为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必须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删除陈旧教学内容,增添新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可以说,产学研结合为教学容的更新和课程设值的改革开拓了一条新路子。

(4)产学研结合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产学研结合可以吸收不同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对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难题,进行一些高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教师更新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接近科技开发前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了业务水平。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必然推动课程设置的改革。

(5)产学研结合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领域的生命力在于社会的需要和科研领域内在的逻辑即内在的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领域的形成和技术的突破更紧密地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工程应用学科领域,若单纯地按学科的内在逻辑,很难形成独树一帜的研究领域。通过产学研结合,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着手,学术研究紧跟生产实际的发展,从中发现和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6)产学研结合提高了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大量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克服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促进了大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的改革,其结果必然提高了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其一,参加产学研结合的院校普遍反映,通过产学研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社会、国情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陶冶了情操。其二,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得到扩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地发展。其三,产学研结合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由于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实际的机会,在专人的指导之下,真正承担起对企业有用的专业技术工作,把“学”与“干”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8-05-05

2 厉以贤.马克思列宁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 蔡克勇.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 徐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5 王庆.校企合作:高校办学的有效途径[J].上海高教研究,1997(2)

6 穆义生.深化产学合作当议[J].上海高教研究,1996(2)

7 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