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入学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生产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不断要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增加大量的基础科学、高技术和前沿科学人才,更大量的需要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人才,尤其是初中级技术人才;第二,科技的发展要求原有的劳动力需要不断地回归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第三,适龄人口的增长,也扩大了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一切都导致了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需求膨胀,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需求和高等教育消费者市场直接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从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适应现时的需求。
(5)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也都与教育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先进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思想、形式、制度、内容和方法手段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求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做出相应的改革变化。如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认识,会导致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方式,采用不同的相应的高等教育体制。美国布鲁贝克提出有两种高等教育哲学思想,一种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以政治论为基础,前者注重精英型的高等教育,后者更追求大众型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决策者要选择不同的合适高等教育体制了。再如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给高等教育带来新思想、新内容、新的教学手段,引起教学和管理产生新的方法和模式,从而要求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做出相宜的革新和变化。
2 内部动力:高等学校内在逻辑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由其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而不断向前发展。高等教育的外因就是制约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内因是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正是内因的这种内在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使它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才有可能抵制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其相对独立性,按照自身的运动轨迹向前演变、发展着,并推动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随之做出相应的发展变化。
这些内在的逻辑表现在:第一,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交互作用而推动其发展。如中世纪宗教神学教育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经院哲学特性的大学教育的交替发展;高等教育意识形态还可在某些因素还不那么发达状态下的国家之上建立起发达的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意识形态也可在某些因素比较发达状态下的国家上建立起相对不发达的高等教育。第二,对高等教育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如在近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在英国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但是英国继承了欧洲传统封建文化,而其高等教育又一直保持相对的独立稳定性,从而阻碍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19世纪初,德国继承的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并不如英国那样根深蒂固,所以虽然它还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却能够创办新型的充满研究精神的哈雷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为当时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文化传统。第三,高等教育思想的保守性强化了其独立发展方向。如当外界环境力量要强使高等教育体系发生改变时,这种保守性为了确保其系统的稳定,而抵制任何可能会引起变幻莫测的外来影响或变革,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另一种情况是,学者坚守其对高等教育所信奉的信念(或信条),这些共同的信念把大学的学者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沿着信念指定的方向发展。
3 合力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是合力的结果。那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上述的各种力的合力结果吗?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的含义和目的可以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它依靠改变自己的形式和职能以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时通过保持自身的连贯性及使自己名实相符来保持自己的活力。谁都在谈大学,但是大学作为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我们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具体环境里才能弄懂大学的这些任务究竟是什么?”高等教育也就是这样一个多种合力作用的发展过程,难于界定到底哪一种力发挥的作用最大,它实际上是综合作用的产物。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受到了以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过程。各种因素的组合方式和强弱程度,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速度、发展方式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美)伯顿·克拉克著. 王承绪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英)阿什比著. 腾大春,腾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 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