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教师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

2013-02-09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教师需要实现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在教育变革中始终保持着个体对教育活动的生命自觉性。教师需要学会在自我关怀中选择能够释放个性和自主发展的解放型生活样式,需要在自我叙事中表达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职业愿景,也需要在自我超越中萌发主体性精神来构建崇高而深刻的教育意境:用爱构建的精神世界,用爱塑造的美丽人生。

关键词:教师自我意识;生活样式;生命愿景;教育意境。

“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1]教育改革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改革中体验到“本体安全”。 教师“本体安全”,就是指教师在自我意识层面上能够良好保持对个体从事教师职业的身份认同和对个体自我效能的健康呵护。 教师需要学会转变个体的生活样式,学会表达个体的生命意愿以及学会建构个体的教育意境,从而实现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

一、自我关怀:教师生活样式的转变。

人,时时刻刻都在客观世界中生活着,这是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的前提。生活着,意味着人需要寻求一种适合他自己的生活样式来维持生命脉搏的跳动, 来体验生命意义的拓展, 来追求生命精神的构建。 生命没有形式,只有生活的意义。 人总是在生活中发现自我, 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寻求成就自我的路径。

教师的生活样式, 是指教师以何种职业态度和准则来栖身于教育生活中。 教师的生活样式包含两层内涵:一个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的教学生活,一个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之外的自然生活。其实,教师的生活往往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因为教育性行为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生命需要完整性,生活同样需要完整性。 割裂教师的生活世界在本质上就是要摧残教师自我意识的完整架构, 分裂自我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性精神的彻底覆灭。

教师选择何种生活样式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自我需要,或者说,教师自我需要的价值取向基本上就决定了教师选择的生活样式。 教师的自我需要是教师获取维持生命存在和促进职业发展的物质资源的前提,是教师走向生活的理性建构、个体的生命培育以及教育的变革创新的重要基础, 也是教师以萌发生命的创生意识来促使个体突破制约自我发展的瓶颈而实现个体解放的精神指向。 生命的发展就在于要使“自觉”成为人的一种本体范式。 教师需要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创生取向:教师是课程知识的开发者、教育生活的创造者、个体生命的监控者、学生心灵的点燃者以及教育精神的构建者。 教师正确理解教育的深层意蕴而将教育活动看作是一种生命建构和主体回归的解放型生活样式。

教师的解放型生活既将审视的对象指向他者,也指向教师自身。教师通过对他者的审视,从而借助反观自我来更好地认识自己;教师通过对自身的审视,从而借助剖析自我来更好地完善自己;教师通过对他者和自我的审视,从而在充分认知个体和理解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实现,使个体走向更为宽广的自由天地以实现自我个性的解放。 教师的解放型生活的重要体现就是教师学会了“关心自己”,试图谋求“个性解放”,“把个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力从现实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的或思想的束缚与限制中解放出来”[2]。教师自我关怀就是“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关注与关心,包括对自己作为‘人’的关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关注以及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心”

[3]

。 教师关怀自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学会审视自我。这就要求教师时常检视个体的道德行为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正确地自我定位和理解个体所扮演的教育角色,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来衡量教学实践效果。 教师学会审视自我,是教师萌发自我意识的重要表征。

第二,学会审视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整体性地看待自己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生活,在生活中教学。

教师需要在教学生活世界中维持基本生存、 构建完整自我并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学会审视生活,是教师进入教育境遇的重要前提。

第三,学会审视权益。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激发个体的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制精神,形成强大的教育舆论,与不公平的教育压迫和社会歧视做坚决的斗争,以此来确认和担负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教师学会审视权益,是教师维护教育尊严的重要保障。

第四,学会审视幸福。这就要求教师养成一种审美的教育心态,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活,以审美的方式来创造深蕴的教育情境,以审美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独特人格,在审美的教学旅途中形成幸福的职业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师学会审视幸福,是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二、自我叙事:教师生命愿景的表达。

人,本身就是一部自叙史。 自我叙事,是教师认知自我、释放自我和构建自我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将个体置放于真实的教育生活世界中来真实地深描个体和感悟人生,“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4]。 “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5]教师的教育生活史就是教师的生命发展轨迹, 教师的自我建构过程也就是教师生命意愿的表达过程。 教师的生命意愿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世界中的自我完善和价值追求, 教师把自我的生命意愿付诸于教学实践并希望通过个体的教育行为来具体呈现。我们需要深思的是:教师如何在自我叙事中走向个体生命建构?

第一,教师需要一种自我叙事的言说语境。 “唯有言说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6],在这种自构式的言说语境中,教师可以尽情地想象勾勒教育理想的蓝图,演绎曾经发生的教学事件以及回味教育生涯中所滋生的酸甜苦辣。 教师的言说语境是教师个体为自己设置的自由空间,但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真实”。教师需要将个体真实的自我展露于真实的教育生活中,实践个体真实的教学理想、释放个体真实的教学能力以及构建个体真实的教学人生。只有这样,属于教师个体的言说语境才能为教师的自我叙事创造良好的诉说氛围和赋予深层的实践意义。

第二,教师需要一种自我叙事的最佳形式。教师自我叙事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教与学、自我本身等方面获取新的理解和认知,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意义和行动,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新的生存方式”,从而实现“自我理解”[7]。 自我理解,是人的一种生存境界,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在人与自我、人与他者的互相理解中逐渐养成并走向成熟的。 教育需要理解,是理解让教育保持着系统的平衡;教师需要理解,是理解让教师钟情于教育的达成。教师通过叙述自己的教学经历, 让个体重新体验曾经走过的成长岁月,在对教学事件的剖析过程中,不断促使着自我形成一种理解的心态以面对过去和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