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嬗变及趋向

2013-02-09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基于社会发展的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人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嬗变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创建与探索、破坏与扭曲、恢复与整顿、改革与发展四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不断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因素主要是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导向。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展的重要动因,其中内在的动力是成人自身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必须变革原有的思路,摆脱“封闭办学”理念桎梏,完成发展战略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蜕变,办学重点从发展学历教育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拓展成人教育机构办学形态空间,尤其应当完善扩大办学自主权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历史嬗变;发展动因;发展趋向。

早在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就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成人高等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又创办了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八路军医科大学等以革命者为主要对象的高校。这些高校为之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根基。但客观而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才开启了其创建发展的崭新历程。循着历史的脉络审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发展状况,归纳其每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深度解析其嬗变的内外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走势,能有助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上发展前行。

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历史嬗变。

1.创建与探索阶段(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迅速提高广大工农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继承革命根据地优良传统、借鉴苏联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新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走上了创建探索之路。

(1)创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自1949 年起,我国陆续创办了多所职工大学、农民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950年,首钢职工大学成立。1957年,北京业余动力学校、北京业余机械学院、北京业余城市建设学院等相继成立。与此同时,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创办并逐年发展。1958年,吉林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农民大学——黎明业余农业大学,以培养当时农业生产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之后,全国其他一些省市也探索创办了一些农民大学。1960年,我国第一所电视大学——北京电视大学开学。此后,上海、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电视大学。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到1965年底发展到11所,在校学生达4.4万余人。(何东昌,1998)从此开始,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就成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普通高校附设函授部和夜校部。

1949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实施计划的决定》,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夜大学。1950 年,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开始招生。1952年,教育部颁布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指出:高等师范学校得附设夜校及训练班,在条件具备的学校,并得附设函授部。1953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开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办起了函授教育。此后,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到1965年,全国已有83所高等学校附设了夜校部,有123所高等学校设立了函授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1984)高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共培养出20万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上达到了高等学校本科或专科毕业的水平,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了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2.破坏与扭曲阶段(1966-1976年)。

1966-1976年,受到“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也受到了很大破坏,其发展基本陷入了停滞或扭曲状态。

(1)原有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遭遇毁灭性的破坏。

1966年6月,北京电视大学发出因“文革”而停课的通知。1967-1968年,北京市各级各类成人业余学校均因“文革”而被迫停课乃至解散,北京市成人教育事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在全国范围内,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少数半工半读的业余成人高等学校仍坚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活动外,绝大部分成人高等学校在“文革”初期都停止了正常的招生和教学工作,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数量也从1965年的964所骤减为1972年的195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1984)(2)功能扭曲的“创新型”成人高等学校遍布全国。

在原有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基本被撤销的同时,办学无要求、教学不规范、质量难保证的“七·二一”大学和“五·七”大学却作为“文革”期间的“伟大创举”遍及全国各地。1968年,上海机床厂办起了以“七·二一”命名的职工大学。该大学的主课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仅有的7个月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亦被阶级斗争和劳动实践所替代,因此该大学实质上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然而,这一“教育革命”的重要产物竟然被各地纷纷效仿,“七·二一”大学很快在全国呈现“井喷式”增长。1972年,我国195所成人高等学校中,“七·二一”大学占35%;1976年,我国成人高等学校总数为46810 所,“七·二一”大学则占71%,成为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绝对主体。1969年,复旦大学首创“五·七”文科班,该班招收了30名工农兵学员,以“阶级斗争”和“大批判”为主要学习内容。“五·七”文科班首开在全国创办“五·七”大学的先河。1972年,全国各地举办了大量的“五·七”大学。“五·七”大学实质是在正规大学陷入停滞的特定背景下,被迫扭曲为非正规成人教育以谋生存的结果。

3.恢复与整顿阶段(1977-1985年)。

“文革”结束以后,我国教育系统积极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也由此得到了迅速恢复和整顿。

(1)重新确立“两条腿走路”的高等教育办学方针。

在1977年8月发表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

1980年4月,教育部召开的关于高等学校举办函授、夜大学工作会议指出: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两条腿走路,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函授教育、夜大学是业余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重视发展这类教育。可以说,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际,我国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方针的重提,形象而具体地确立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作为高等教育“一条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正是以这种方针为指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及其办学机构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1981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突破百万;1982-1984年,报考人数持续增长;1985年报考人数超过170万。(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2)恢复重建“文革”之前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文革”结束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文革”之前已有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恢复与重建工作。1980年9月,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时指出,高等学校除办好全日制大学外,还应根据本校情况积极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函授教育和夜大学要采取积极恢复、大力发展的方针,并纳入高等教育事业计划。该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发展。到1985年,全国举办函授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有181所,举办夜大学的有260所,同时举办函授、夜大学的有150所。(董明传等,2002)1978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报告》提出,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主办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开学。之后,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创办了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