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析对口支援的开放性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2013-02-04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摘要:“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对口支援工作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越发显现出其特有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对受援高校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扎实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支受援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论文关键词:对口支援;开放性;教育质量提升

 

  国家教育部站在统筹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为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决策,自“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对口支援工作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越发显现出其特有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就在南开大学挂职锻炼期间的切身感受对对口支援工作的开放性粗作剖析。

 

  一、对口支援的开放性

 

  所谓对口支援的开放性,是指以国家对口支援教育政策为指导,各支受援高校及其支受援实体在各个领域主动开展的交流与沟通、合作与扶持等活动。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共享上,特别是在某些具体环节上的以强扶弱,以精济粗,从而对受援高校及受援实体在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达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和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对口支援的开放性取决于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教育部自2001年启动了对口支援工作,7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有力、有效地促进了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也加强了此项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对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过程做出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各支援高校的支援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使各受援高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教育部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为对口支援工作长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对口支援的开放性取决于支援高校的使命认同。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支援高校如何处理好本校的建设发展与支援其他高校发展的关系,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支援高校的主要领导和决策者对待此项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对接效果,他们是具体对接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督促是实现真正对接的关键。而支援高校高层领导的态度和决策取决于对此次工作的认识,取决于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取决于对和谐教育共同发展的深远意义的认同。以南开大学为例,南开大学决策层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由副校长关乃佳教授主要负责,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全程跟踪,形成了定期同受援高校延边大学交换意见的制度,并责成相关部门对支援工作的深入落实采取一切得力措施,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受援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领域首先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口支援工作的开放性取决于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支援高校的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及广大专家教授的态度是受援者能否直接受益的重要环节,能否向受援个体充分展示其优长并尽心竭力培养和扶植受援个体成长是保证对接效果的重中之重。在学科、课程、实验室建设、教学和科研等具体工作中,这部分人员是对接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只有广大教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支援工作中来,对口支援才能取得根本实效。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

 

  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以三个途径为例加以说明。

  学科及课程建设。在对口支援高校的帮助和支持下,近年来各受援高校在学科和课程建设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充分发挥支援高校传统学科优势和前沿领域的学科交叉,帮助受援高校大力扶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从而逐步形成一些新的支柱学科,构筑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学科框架。充分利用支援高校的教育资源,使受援高校形成“基础学科进一步巩固,应用和交叉学科进一步活跃,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和应用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格局。同时以重点学科带动相关课程建设,促进受援高校重点学科和课程群的发展。受援高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人才赴支援高校,积极参与其国家层次的重点、重大项目及重大科技计划的研究工作,支援高校应支持和鼓励受援高校与其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