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德治与德教:问题与对策

2013-02-04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以德治国 道德教化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德治”必须 “德教”可是德教在学校方面存在着德育管理、德育低效率等一些重要矛盾和问题.因此,应以系统观点为指导,从社会德育、末庭德育和学校德育三个方面来解决德教中的矛盾和问题。

人们通常把“以德治国”称为“德治”,把“依法治国”称为“法治,把“道德教化”称为“德教”。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德治的强化和升华。实施德治必须实行德教。关于德教,根据分类的不同,存在着多种视角,如根据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教育;根据途径或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学枝德育和社会德育两大途径。本文将以社会德育和学校德育为视角,着重探讨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 德教的问题

(一)德教的环境建设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是环境、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其影响有时会超过教育影响。因而,古今中外的很多著名教育家对此多有精辟论述,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他还提出了“近君子,远小人的交友原则。孟子也说过:“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电曾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客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他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而近中正也。”。洛克也这样说过:“务必接受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他们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动的榜样”。正因为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所具有的突出影响,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德育的环境建设,把德育环境建设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作出不小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一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社会德育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拜金主义抬头。其主要表现在经济生活领域里存在的“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现象。二是腐败之风屡禁不止。行贿受贿花样翻新,行贿工具由财物发展到色情服务,虽经严厉打击,却屡禁不止。三是社会风气不正。“黄、赌、毒”呈泛滥之势,封建迷信抬头,裙带关系严重。四是家庭环境不良。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加,教养方式不良,家庭精神污染,等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然而跟我们工作中的措施不力、办法不多有很大关系,如:“一手硬,一手软”尚来彻底改变,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舆论导向不力,对文化传媒管理不善,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社会德育环境建设。

在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方面,其物质环境建设总体较好,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物质环境建设,因为这最容易体现领导业绩。相比之下,学校德育的精神环境建设普遍较差,问题最多。既有认识上的问题,电有措施上和方法上的问题。具体而言,第一、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很多学校领导对育人环境认识片面,以为学校环境建设不过是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而已,忽视校园精神环境建设。第二、全员育人措施不力很多学校都有全员育人意识,然而在对教学人员的教书育人、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和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的具体要求上措施不力,表现为措施不够具体、系统和科学,管理措施单一,奖惩力度有限,检查指导不够,缺乏科学的评价手段,等等。第三、重智轻德的校风学风突出。“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素质教育困难重重。这方面的问题曾经引起江泽民同志的高度注意,他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尖锐地批评道:“一些学校和地方,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对学生在较外活动的情况,抓得比较松……”。

社会和学校不良的德育环境严重制约、抵消着学校德育对学生的积极而有限的影响,降低学校德育本来就不高的实效,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学校德育管理问题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完成德育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们的学校德育管理的很多方面、很多环节都存在不步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系统管理和协调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上。

系统管理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德育管理体系缺乏整体建构,管理系统的无序运转现象大量存在,如德育计划跟着形势跑,短期行为盛行.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脱节;德育实施上常见善始而不善终现象;“三育人”管理上的“厚此薄彼”、重一头又轻一头的现象屡见不鲜;德育管理机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如此等等。而协调管理问题也涉及到管理系统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如来自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严重抵消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影响,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之间的协调管理亟待加强;学校内部各德育途径、各德育形式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不够,其协调管理亟待完善;等等。

(三)学校德育低效率问题

学校德育的低效率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在认识上很多人往往把它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原因,如有人归结为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有人归结为方法不当、措施不力;也有人归结为目标过高、内容不实,等等,都是片面的。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效率不高电是各子系统的各种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前述德育环境建设和德育管理的问题之外,主要的问题还有德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切合实际;对有的德育规律尊重不够;德育队伍建设不力,及德育经费和设施的局限等因素。

1 关天德育目标和内容不切合实际的问题我们的德育目标总体而言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没有错。问题在于,一方面我们制定的德育目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考虑不够,“少数先进分子的目标不能成为所有人都要达到的目标”,“明天的事不能放在今天做”,简单地“将提倡变为规定”,只有远期目标而无近期目标,只重视高层次目标而不重视多层次目标;另一方蕊是我们的德育目标在实施中的不切合实际,其主要表现在具体的德育目标往往不符台德育对象的各种实际,如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培养目的的德育对象,其德育的具体目标往往差异不大,缺乏层次性。

受德育目标指导的德育内容同样存在着不切实际的问题,有人把这说成是“假、大、空”.有言过其实之嫌,而我们把它总结为“高、大、空”应不为过分。我们的德育内容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要求过高、要求过抽象、虚而不实、贴近现实不够的倾向,没有适当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严重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2 对一些重要的德育规律尊重不够。德育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品德是“知”、“情”、 “信”、“行”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使他们“知”规范,有体验“情”),诚“信”,成“行”。然而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重知识灌输.不重信念培养;重知识传授,不重行为养成:“知…‘。隋”脱节、“知”“行”脱节、“信”“行”脱节的现象非常突出。“知”“情”脱节则无“信”,无“信”则难以致“行”。这是德育效果不佳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3 德育队伍建设不力如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德育队伍依然存在着队伍不稳、素质不佳的问题。德育队伍人员不整、人心不稳;素质上表现为“身教”欠缺,师德素质不佳,德育能力不高,等等。

4.德育经费和设施的局限。学校德育效果不佳与德育经费和设施的局限有直接关系。对学生的德育需要施加全方位的影响,既需要“第一课堂”的影响,更需要“第二课堂”的影响;既需要学科课程的影响,更需要活动课程的影响;既需要校内大量的道德训练活动,也需要到校外开展广泛的道德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经费和设施的限制,不仅三分之二以上有必要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校内外的道德训练活动和社会实施活动无法开展,而且连“第一课堂”也因块乏声像及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德教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1.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体系的确立,应特别注意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方向性要求与现实性要求相结合,既要以共产主义方向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第二、广泛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相结合,既有对广大公民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反映对不同层次群体要求的层次性、差异性;第三、继承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精神相结合。

2.坚决扭转“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方案,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主要领导任用和晋升与否的重要依据。

3.调动各种宣传力量,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导向功能。协调统一各种宣传力量,形成宣传台力,酿造舆论攻势,通过舆论的强大力量监督党风、民风,倡导社会的主体价值观念。

4.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刨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倡导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和行业不正之风。

5.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必须做到缺法制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6.依法治德,实施“道德法制”。用法制手段治理道德现象,使以德治国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的精神环境建设,营建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哪实实施素质教育。有素质教育观念才会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才有望得到加强。其次,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坚决扭转重智轻德的校风和学风。第三,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全员育人。措施要系统配套、具体、科学。同时要加强检查指导,提高奖惩力度。

2.整体建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着重加强学校德育的协调管理。(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估体系。(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体系。其一,从整体角度健全学校德育的领导体制。统一实行校长负责德育的领导体制;建立有实质意义的由各方代表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各德育工作机构之间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其二,整体认识德育队伍的构成,加强德育队伍的整体管理。必须认识到,整体的德育队伍不仅包括学校德育的专兼职“三育人”队伍,还包括德育队伍的社会力量如学生家长和有关的社会人士等。整体管理上,关键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和强化激励机制,其三,整体制定德育规章制度,加强德育的制度管理。(3)整体枸建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微体系。从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到评估总结,务必前后衔接,相互结合,有序运转。坚决克眼德育计划跟着形势跑和朝令夕改的短期行为。(4)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侧重学校德育的调管理。要采用目标协调、十划协调、制度协调等多种协调手段,重点协调德育目标、德育途径和德育力量,使之形成教育台力提高德育实施。

3.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效率。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提高学校德育效率就必须使学校德育系统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达到系统的整体的优化,除了优化德育环境和德育整体管理之外,还必须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提高队伍素质,增强队伍的效率意识。要着重提高德育队伍的师德素质和德育能力,同时要培养队伍的效率观念,强化他们的效率意识。(2)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实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一,要与学生的年龄实际、学段实际相适应。第二,要与不同德育对象的不同培养目的相适应。第三,要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第四,要注意实施中的“小”、“近”、“实”、“序”、“趣”。目标、内容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积小而成大;目标、内容要贴近现实,强调一个“实”字。讲究一个“近”字,由近而及远,逐步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内容要讲究一个“序”字,使目标、内容系列化,达到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培养目的的有序衔接,循序渐进;目标、内容要有吸引力,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潜移默化。(3)尊重德育规律,重点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一要重视情感教育,“情”动人,以“情”立“信”;二要重视行为实践,结合德育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训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三)改进德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立足于管大事、管要害,为学校德育排忧解难

管大事主要是管好德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德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既要避免主观随意,又要避免朝令夕改。德育方针政策的执行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管要害主要是管校长、书记的德育履职,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德育的制度。对德育履职不力的校长,一票否决,坚决撤换。为学校德育排忧解难,一要提供经费保证;二要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并帮助学校解决社会实践括动场所;三要协助学校作好学校力所不及的各种协调工作。

(四)实行家庭德育的社会干预

1.申证干预。申证主要是指申请结婚证和生育证(准生证)。严格实行申证培训制度,把家庭美德教育和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准备组建家庭者获得一次重要的家庭美德教育,使准备生育者获得一次对于女进行家庭德育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予颁证。

2.评优干预。利用“五好家庭”、“十佳母亲”、“模范夫妻”等各种家庭评优活动进行家庭德育的干预,把良好的家庭德育作为各种家庭评优活动的重要评比标准。此促进对学生的家庭德育。

3.培训干预。家长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培训形式,要充分利用它对家长进行家庭德育的专门培训,使家长获得对子女进行家庭德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4.沟通干预。可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互访、社区负责人与家长的互访、互联网互访、通信往来和电话交流等沟通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目的是沟通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之间的联系.协调簿育要求,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的技能。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