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2013-02-01

三、金朝的多神崇拜

女真人作为一个落后民族,夺据中原後,不仅接受了“宋故礼器”,连宋帝礼拜的神祗,自昊天上帝以下,也几乎照单全收。金世宗说:“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郊祀之礼岂可不行。”(84)

金朝虽沿用宋制,对各种祭神仪式也刻意求工,但因并不占有长淮以南的土地,对若干山川的祭祀,只能采用变通的办法。如“立夏,望祭南岳衡山、南镇会稽山于河南府,南海、南渎大江于莱州”。(85)女真人最初对孔子大不敬,到曲阜“指其像而诟曰:尔是言夷狄之有君者”。後来渤海人高庆绪对他们说,孔子是“古之大圣人”,於是女真贵族又将掘墓者“皆杀之”。(86)金熙宗开始“立孔子庙於上京”,亲“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称孔子“使万世景仰”。金朝也设武成王庙,降黜一部分历史上的名将,而增加了本朝的功臣为“配祀”。(87)

女真人“本无宗庙”,亦无上京的地名,一般称为“御寨”或“皇帝寨”,建一乾元殿,“四围栽柳”。经汉人建议,方设祖庙,“筑室於内之东南隅,庙貌祀事虽具制度,极简略”。北宋灭亡后,金人驱逼宋宫俘虏一千馀人,“肉袒于庙门外”。後金海陵王迁都大兴府,方设太庙,作为完颜皇室祖宗崇拜的所在。(88)

此外,金朝也设置若干有女真族特色的山川神灵崇拜。长白山作为“兴王之地”,并沿袭辽礼,认为是“白衣观音所居”,“封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混同江封兴国应圣公。上京护国林神被封为护国嘉应侯,大兴府皇陵所在地大房山神被封为保陵公。泸沟河经常泛滥成灾,“特封安平侯”。金太祖灭辽时驻兵的旺国崖,被改名静宁山,後“册山神为镇安公”。金世宗每年夏秋往金莲川避暑,途经冰井,其孙完颜 (麻达葛)出生,便将此山命名为麻达葛山,後改名胡土白山,“封山神为瑞圣公”。这两座山位于抚州境内,在今张家口一带。此外,叶鲁和完颜谷神“创制女直文字”,也“依苍颉立庙于例,官为立庙于上京纳里浑庄”。(89)

金朝的广阔汉人居住区,仍沿袭原有的多神崇拜。如汾阴后土祠“盖汉唐以来故址,宫阙壮丽”,女真人也“斋洁致祭”(90)金海陵王时,“泰安守不室里”“款谒东岳庙,遍礼群祠”。(91)“绛州骨堆有龙女祠,其下泉一泓,可灌民田万亩左右”,“女真人菩察为郡守”,为龙女的三子立祠。(92)“河中府大旱”,府尹特请高僧祷雨,建造龙庙,“请额於朝”。(93)

四、西夏等的多神崇拜

党项人崇拜鬼神和自然物,“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间,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谓之神明”。(94)即使在佛教发达後,仍有“山神、水神、龙神、树神、土地诸神等”崇拜。(95)西夏景宗元昊即位後,“自诣西凉府祠神”。(96)在西夏文字典《文海》中,还有天神、地神、富神、战神、守护神、飞神等。(97)

大理也存在多神崇拜。在点苍山“中峰之下有庙焉,是为点苍山神,亦号中岳”,民间认为此山“神龙所宅,岁旱祈祷,灵贶昭著”。(98)白族等也有祖宗崇拜,“每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礼”。(99)

位于西部的于阗“俗事妖神”,“喜鬼神而好佛”,(100)除佛教外,也有鬼神信仰。高昌回?也“俗事天神”。(101)但侍奉的鬼神已不知其详。(1)《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4《约束诸庙庙祝》。(2)《宋会要》礼28之9。(3)以上叙事参见《宋史》卷98至103《礼志》。(4)《宋史》卷101《礼志》。(5)《宋史》卷179《食货志》。(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卷75,《宋史》卷104《礼志》(7)《宋史》卷179《食货志》。(8)《事物纪原》卷2《高》。(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6绍兴十七年二月甲辰,乙巳,《宋史》卷103《礼志》。(10)《松隐文集》卷17《宫词》。(11)《宋史》卷105《礼志》。(12)《宋史》卷109《礼志》。(13)《邵氏闻见录》卷9。(14)《夷坚甲志》卷12《向氏家庙》。(1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5绍兴十六年二月癸丑,《宋史》卷109《礼志》,《宋会要》礼12之3-4,《史》卷2《行都南北内》。(16)《海陵集》卷22《焚黄祭告家庙祝文》。(17)《家礼》卷1《通礼·祠堂》。(18)《鹤林玉露》丙编卷5《陆氏义门》。(19)《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後集卷2《家神送物》。(20)《宋史》卷98《礼志》。(21)《陆九渊集》卷26《石湾祷雨文》,《荆门祷雨文》。(22)《宋会要》礼20之60,114。(23)《宾退录》卷8。(24)《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後集卷2《赵守为城隍》。(25)《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1《弃妻折福》。(26)《宋会要》礼2之19——20。(27)《事物纪原》卷7《广济王》,《灵惠侯》,《夷坚支丁》卷6《永康太守》,《夷坚丙志》卷9《二郎庙》。(28)《宋会要》礼2之30,《渭南文集》卷46《入蜀记》。(29)《夷坚乙志》卷19《二相公庙》,《梁溪漫志》卷10《二相公庙乞梦》。(30)《宋会要》礼2之40——44,169,21之62。(31)《宋史》卷446《苏缄传》。(32)《夷坚支戊》卷6《三公神》。(33)《夷坚支景》卷9《林夫人庙》。(34)《夷坚三志辛》卷8《横州婆婆庙》。(35)《海陵集》卷22《祭灶文》,《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後集卷2《灶神现身》,《夷坚丁志》卷20《杨氏灶神》。(36)《东京梦华录》卷10《十二月》,《梦粱录》卷6《十二月》。(37)《石湖居士诗集》卷30。(38)《事物纪原》卷8《赛神》。(39)《太平寰宇记》卷137《开州》。(40)《剑南诗稿》卷29。(41)《蚕书·祷神》。(42)《景定严州续志》卷4。(43)《石林燕语》卷5。(44)《泊宅编》卷4。(45)《礼记·曲礼》。(46)《宋会要》礼20之12。(47)《夷坚支癸》卷3《独脚五通》。(48)《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4《不为刘舍人庙保奏加封》。(49)《宋史》卷495《抚水州》,《溪蛮从笑》,《文献通考》卷328引《桂海虞衡志》。(50)《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4《刘良思占充庙祝》(51)《夷坚支甲》卷9《益都满屠》。(52)《梁溪漫志》卷10《江东丛祠》。(5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二月乙巳。(54)《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4《行下本路禁约杀人祭鬼》。(55)《宋会要》礼20之14。(56)《宋会要》礼20之14。(57)《宋史》卷416《胡颖传》。(58)《宋会要》礼20之6—7。(59)《鸡肋编》卷下。(60)《事物纪原》卷2《大火》,《宋史》卷103《礼志》。(61)《墨庄漫录》卷4,《东京梦华录》卷3《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至顺镇江志》卷8。参见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62)《宋会要》礼20之144。(63)《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後集卷2《猿为庙神》。(64)《夷坚丁志》卷19《江南木客》。(65)《夷坚支乙》卷5《南陵蜂王》。(66)《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4《巫觋以左道疑众者当治士人惑於异者亦可责》。(67)关于宋朝的多神崇拜,参见《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年年会编刊程民生《神权与宋代社会》,姚瀛艇主编《宋代文化史》第十七章第二节程民生撰《多神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2期程民生《论宋代神祠宗教》。(68)《辽史》卷49《礼志》(69)《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70)《辽史》卷34《兵卫志》。(71)《辽史》卷1《太祖纪》,卷116《国语解》。(72)《辽史》卷49《礼志》,《鄱阳集》卷12《再和子育韵》。(73)《栾城集》卷16《木叶山》。(74)《辽史》卷37《地理志》,《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宋会要》蕃夷2之10。(75)《鄱阳集》卷12《再和子育韵》。(76)《说郛》卷38《重编燕北录》。(77)《辽史》卷32《营卫志》,卷37《地理志》,卷53《礼志》,《契丹国志》卷27《冬至》,《说郛》卷3《使辽录》。(78)《契丹国志》卷27《长白山》。(79)《辽史》卷49《礼志》。(80)《辽史》卷51《礼志》。(81)《辽史》卷116《国语解》。(82)《苏魏公文集》卷13《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公是集》卷28《杨无敌庙》,《栾城集》卷16《过杨无敌庙》,《鄱阳集》卷4《古北口杨太尉庙》。(83)《夷坚甲志》卷1《铁塔神》。(84)《金史》卷28《礼志》。(85)《金史》卷34《礼志》。(86)《鸡肋编》卷中,《松漠记闻》卷下。(87)《金史》卷4《熙宗纪》,卷35《礼志》,卷105《孔传》。(88)《会编》卷166《金虏节要》,卷244《金虏图经》,《靖康稗史笺证》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和《呻吟语》,《大金国志校证》卷33《燕京制度》。(89)《金史》卷6《世宗纪》,卷9《章宗纪》,卷24《地理志》,卷35《礼志》,《松漠记闻》卷下。(90)《夷坚甲志》卷1《黑风大王》,《夷坚支甲》卷2《黑风大王》。(91)《夷坚支甲》卷1《淑明殿马》。(92)《夷坚支甲》卷8《绛州骨泉堆》。(93)《夷坚支甲》卷1《河中西岩龙》。类似记载参见《夷坚支甲》卷2《阳武四将军》,《续夷坚志》卷1《刀生花》,《济源灵感》,卷2《天赐夫人》,卷3《三姑庙龙见》。(94)《梦溪笔谈》卷18。 (95)《甘州黑水建桥碑》,转引自《西夏史论文集》白滨《从西夏文字典〈文海〉看西夏社会》。(96)《宋史》卷485《夏国传》。(97)参见《西夏史论文集》白滨《从西夏文字典〈文海〉看西夏社会》。(98)《大理行纪》。(99)《说郛》卷36《云南志略》。(100)《新五代史》卷74《于阗传》,《宋史》卷490《于阗传》。(101)《契丹国志》卷26《高昌国》。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