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对素质教育条件下德育管理的再认识

2013-02-01

2.在管理意识上.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将变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管理活动,由于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管理的一切活动均以应试为中心,以高分为最终目的,使得管理成为简单的强制约束,丧失了其引导、教育、塑造的丰富内涵。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德育管理.没有把管理当做一种有效和必须的德育手段,管理成了游离于教育之外的可有可无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种应付、应急式的被动型管理。

这种状况的出现,同传统教育缺乏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和不重视德育管理有直接关系。管理就其本质来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管理就是教育。教育捅盖管理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确立主动型的德育管理模式,就是在充分汲取应试教育中被动、机械管理的教训基础之上。将管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入德育体系,使管理成为德育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这是素质教育条件下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传统德育体系过于倚重说教式教育,并否认和排斥管理,特别在极“左.”路线的时代更是如此。这种情况。说到底是对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没有管理的主动参与是不可想像的,这是建立主动型管理模式的认识基础。其次.管理要主动参与德育体系。素质教育条件下德育较之于传统德育,其目标,标准、汤盖面均包括了崭新的内容。完成这样的教育过程,要求管理在指导思想利方式方法上做出全新的调整。管理的着眼点着力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人和物的机械管理,而必须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意识,真正发挥管理在提高育人质量方面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育的摒弃: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可以预见。管理在德育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显著,教育和管理作为两种基本方式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德育迈向新水平。

另外,管理在德育体系中的主动介入和有机渗透,为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管理在德育中发挥作用,要通过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使得德育在目标、指标的制定和评价方面有了清晰可鉴的标准。使量化评价成为可能,为德育体系走向完善和规范化开辟了新的思路。

3.在管理形式上,由分嵌型、无序型管理向整体型、系统型管理转变

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上所述,管理意识不到位.管理手段简单创一、缺乏全局观念的指导思想。必然使管理处于无序和分散的状态,制约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整体系统型管理体系在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的管理观,精心设计管理指标和体系,使管理有机融人德育的全过程,是德育管理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整体型管理需要突破传统德育管理模式的条条框框,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用系统的观点来把握德育管理的框架和体系。系统分析的特点是:解决管理问题时,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制订出妥善、正确的方案。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一种管理模式,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观点。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管理绝不是简单的行政指令,它本身就是涵盖目标、准则、组织等在内的完整系统,同时也是德育体系的子系统,是管理活动的运行载体。二是市场观点。这是规范、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同传统德育管理相区别的是,市场机制下的德育管理不单靠行政指令的约束力来驱动、而是以效益原则和利益原则作为基本的驱动手段、这是市场机制下德育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三是素质观点。包括管理双方的素质。这个素质主要指人们具有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在素质教育条件下,一切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是以提高被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的,管理的全过程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管理的评判标准也从注重考试分数高低。转化为对行为方式的直接约束。四是服务观点,管理的全部活动,归根结底是促使被管理者接受管理,因此,必须把被管理者置于突出地位。管理者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改变传统管理者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面孔,真正树立为被管理者服务的意识。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也要体现出这个思想。五是创新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管理的生命。强调创新,就是在保证“.惯性运行”的前提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进行变革,从而使管理更加适应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变化,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自适应系统。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