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农村教育理想的缺失

2013-01-31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而当今的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是因此而产生的。农村贫困地区大部分农民子弟因家庭困难很勉强才读完初中,而少数农民子弟几乎花完全家的积蓄或借钱才读完了高中、中专、大学,本指望跳出“农门”找份好工作,但近年来的现实是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奈回家务农,现在所干的农活还得跟长辈从头学起,读书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于是部分农民觉得倒不如让子女早点回家务农,还可以节约开支,增加收入。这使得农民对教育的理想不过是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层次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进步的基础在于认识到不足,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农村教育理想中对更广目标及对人本身关注的缺失与其生存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理想缺失的合理性,只有当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育的现实性,我们的理想才能不沉于弥幻之中。

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教育:第一,农村学校一方面要尽力承担服务于乡村社会的职责,另一方面更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社会“上升阶梯”的职能,农村教育在培养规格上要兼顾现代人和现代农民的统一,一般公民素质与农民素质的统一。教育应当推动橄榄型结构的形成,并且提供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推动他们向不同产业和社会阶层流动。其次,农村教师不应该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责,而应更多地传播全国性甚至全球化的知识,以便帮助那些不能进人高等学府者,将来能更好适应在城市打工生活的要求;第三,在农村教育中给予“人”—农村教育的对象以更多的关注,改变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教育教学制度,重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其精神生命能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喜悦,体验成功、自信和自尊等高尚的道德情感,才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创造的潜能,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出他们深刻的人生责任感与义务感,让学生获得生命的活力,使之进人智慧和德性的海洋。

总之,农村教育要通过兴学育人,努力创造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的农村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条件,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因素相结合,逐步建立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主导,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相互协调的农村发展战略。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