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析教育理想的内涵

2013-01-31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理想   教育   教育理想

论文摘要:教育理想是一定的主体依据其价值观,在对教育现实否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教育的客观事实和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为根据,对教育活动的希望、追求和向往。它与理想的教育、教育目的及教育价值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超前性、批判性、导向性,昭示着人们对教育的终极关怀。

教育理想作为支配教育生存和发展并体现教育规律的观念系统,体现了每一时代人们对教育应然的价值追求,它可以引导现实的教育实践向合目的合规律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现实,使教育活动不断地趋向于真、善、美。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把科教兴国、培养创新人才等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但却在自觉不自觉中使教育从属于市场化的过程,带有了强烈的功利性,从而丧失了教育自身的独立精神与品格。因此,在人们日益为功利所羁绊、日益为实利而限制生命意义的拓展时,在教育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随波逐流而无所适从时,我们迫切需要教育的理想,需要为教育确立起一种终极的关怀。

那么,教育理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育理想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育理想与教育目的、教育价值等相关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直接影响到当代教育理想的建构,影响到当代教育精神的张显与其时代使命的完成。一、理想的涵义及其特征

对教育理想的理解与把握,必然涉及到一个与之密切联系的概念—理想。

理想作为属人并为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它不仅表现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必然贯彻于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之中,从而具有了世界观层面上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考察理想,理想根植于人的本质之中〔’〕。因此,本文从马克思认为的“人的本质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来考察理想,并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想的内涵。

第一,从理想与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这一角度来说,理想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自我确认的手段,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在马克思哲学中,劳动首先建立在改变世界的物质活动的基础上,是一种物质活动。同时,人的劳动又不是纯粹的物质活动,它包含着人的目的性。人的劳动、人的实践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人通过活动,使客体、自然“人化”,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人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改变了的世界中建构新的主体意识,即改造主观世界。这其中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所以,人的劳动不仅仅是只为着生存的物质条件而活动,同时也潜含着人对精神解放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并在活动中提升着实现着这种渴求与向往。

人不仅通过活动来表现自己,同时人的劳动是按预定目的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人之所以要进行创造性活动,是因为人的现实状况是有局限的、受束缚的,因此,人总是会向自己提出“应有”的目标,并产生超越现状、追求“应有”的力量,这也正是人的理想的表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zl由此可见,理想是人的活动的内在需要,是人们活动的目的导向,也是人的能动性、建构性、创造性的最重要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具有合目的性,是人们超越现实的目标指向。

第二,从理想与作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来看,理想具有社会历史性,并因此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马克思看来,人在现实性上是现有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社会关系是人的存在方式,任何人都无能摆脱社会关系而存在,其需要的满足、利益的实现及个人的发展与完善等,都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成为现实,社会关系反映了人的丰富和完善的程度,社会关系是怎样的,人就是怎样的。理想为人所特有,而人又是社会中的人,所以,理想的确立不仅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人的主观因素也往往是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从这一点来说,理想必须“扎根”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深度和性质,决定了其理想的内容、结构和性质;同样,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也就决定了人的理想的层次、水平及实现程度。所以,理想虽然是人的观念建构,具有主观性,但必须是客观的,包容一定的真理性。否则,理想就将是空想、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具有合规律性,它不是主观任意设定的。只有合一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想,才是合理的、进步的〕

由于理想不是人主观臆造的,而是个人对二生会现实关系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种意识,而人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不仅是多方面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理想也是多样的,理想的结构也会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由此可知,理想不是“终极”的,而具有社会历史性。理想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正是人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的、多样性的社会生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