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2013-01-17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语文学习;规律;语文课程;改革;策略

论文摘要:在简要用释习学相递、内外相制、知能相济、语思相辅、言意相依、学用统一、仿创迁移、意会神橄等语丈学习基本挽律的基珍上,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丈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讨论自觉遵循语丈学习挽律、顺利推进基破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新中国建立以来规模空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扎实有序地展开实验。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指导语文课程改革的纲领。《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从事语文教育的人对此不会有异议。但是,语文学习到底有哪些规律?如何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这是人们认识并不清楚的间题。探讨这些问题,无论是对语文课程理论的长期建设,还是对推进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都是很有价值的。

语文学习到底有哪些规律,语文教育界在这个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上似乎存在认识“盲区”。对语文学习规律认识肤浅和模糊,是1978年以来持续至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事倍功半的深层原因,也是制约此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有感于此,笔者借鉴语言学、心理学、语文教育学等学界研究语文学习规律的成果,提出了语文学习规律研究的若干思路’,揭示了汉语文学习的八条基本规律,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如何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正确实施语文课程改革。

一、“习学相递”律与语文新课程实施

“学得间于习得,习学相递”,是笔者揭示的母语及民族文化学习的第一条基本规律。在生活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谓之语言习得;有意识成系统地学习语言谓之语言学得。国内外学者对儿童母语习得过程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在自然环境里主要通过生活和游戏习得母语,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的,但收效之快却令人惊奇,五六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掌握相当复杂的句子结构,比较自由地用母语与同伴和成年人交流。步人学龄期的儿童,在继续发展口头语言能力的同时,开始进人以书面语言学得为主的阶段,语言发展呈现自觉性和规范化、个性化的特点。学校毕业后,进人社会工作岗位,人们还会在社会交往中、工作实践中和业余读写中继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修养,但这种语文学习,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的计划性,习得的成分大于学得的成分。纵观人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习得到学得为主、又由学得为主到习得为主交递前进的过程。

认识“习学相递”律,对实施语文课程改革至少有以下两点重要启示:

中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并非从零开始,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安排教学进程,以及编写学生读物、习题、考题,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母语习得基础,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词语教学为例,连“猫”、“书包”、“灰溜溜”之类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词语,也要学生记忆理性化的词义,既浪费学生的精力,又消退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应付机械死板的考试,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再接再厉”之类出自古代诗文典故、学生容易误解误写的词语,反倒图圈吞枣,不求甚解,以致“再接再励”这样的误写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笔下,甚至出现在庄严会堂的横幅上,追根溯源,语文教师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