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剖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

2013-01-17

(三)形成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专业精神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32位“十杰教师”候选人的身上,始终体现着一股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教育不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与认识,更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人放弃了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人挑战生命的极限,将一片丹心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人为求“真经”,刻苦学习,四处奔忙;有人孜孜不倦,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并用心点燃孩子们头脑中创新的火花;也有人扎根于穷乡僻壤的教坛上,勇担重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⑧。”宁夏毕玉明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能当一位教师是我的福分”。

(四)具备终身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书育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的生长点就在于教师本身学而不已的精神品质。综观犯位“十杰教师”候选人,他们无论学历高低,都具备好学不倦、自学终身的特点—学历低,则努力补课;学历高,则继续深造。也就是说,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要通过一生的学习来获得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敢于打破陈规陋俗,勇于进取,善于创新。事实上,终身学习是不断造就自己,拓展自身知识和才能,不断培养自己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名师终身学习的精神,使他们不断从一个目标向另一个新的目标迈进,以塑造更加丰富、积极、富有创造力的人生。

(五)加强实践创新与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在其专业生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实践不但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时起过滤作用,而且也是最真实的生活来源。这就促使实践源于问题、终结于问题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有道是,苦干是一种态度,巧干是一种智慧。另一方面,作为名师,他们在“大的实践智慧”的指引下,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究教书育人的方法道理,进而引领教育创新的潮流。事实证明,名师的成长就体现在“学习—实践—探究—创新—再学习—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前进的基础上。

(六)具有多元评价学生的理念。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笔财富,“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兴趣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一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材”的观念。就像天津市朱兆琳老师说的那样,“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一味地苛求与责难,会使成功化为乌有。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作为名师,他们都能视学生为金子,为待雕的璞玉,并抛弃了原有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而忽视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思想行为,将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拿着“放大镜”寻找着他们身上的优点,使教育评价工作不再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包袱,而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泵”。

(七)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教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倾向和要求。这就是说,心灵需要沟通与理解,生活需要对话与倾听,尤其是对学生具有唤醒与引导作用的师生关系。教育不是要将学生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而是进人一个以他们自己为主人,围绕自身的生活世界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相信,师生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促进的、共生共长的,老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老师。正如湖南省匡妹仔老师述说的那样:“教育的美,首先是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了,大家自然会喜欢这个班级,这所学校,就会努力学习。”因此,教师要将自身作为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独立的劳动者转变为合作者。只有这样,铸造名师风采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