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解析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形成原因破译

2013-01-17

所以,自进人中华民国以来,一系列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举措,直接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从这一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看来,教育上每每向前推进一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就发生膨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盘就失落一部分。非但如此,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很多人士看来,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分崩离析,社会道德沦丧,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这些表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有着直接关联。因此,一部分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教育家、文化名流由担心逐渐转而采取行动挽救国学,藉以缓解上述纠缠在一起复杂棘手的社会矛盾。1922年北京大学筹设的研究所中开辟了国学门,1925年清华学校等国立大学创建研究院国学门或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机构。紧接着,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岭南大学等教会大学,也相继设立了研究国学的专门机构。这些国学研究机构的成立,表明精英知识阶层已经注意到了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拯救国学的问题,但影响的圈子还比较小,尚不足直接促使形成国学教育运动。

在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事件是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的调查考察。南京国民政府鉴于美国教育对中国至深至巨的影响,遂请第三者—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于1931年9月30日抵达上海,先后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河北定县、浙江杭州、江苏无锡、苏州、镇江和广东广州等地考察教育。十二月中旬结束。1932年12月,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进》由国立编译馆翻译出版。戴传贤、朱家哗分别为该书作序。“报告书”指出:“外国文明对于中国之现代化是必要的,但机械的模仿却是危险的。”极力主张中国的教育应构筑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影响,抨击甚力:“现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即为一群人所造成的某种外国文化的特殊趋势,不论此趋势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或其他国家。影响最大的,要推美国。中国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只晓得摹仿美国生活的外表,而不了解美国主义系产生于美国所特有的情状,与中国的迥不相同。”还深刻地挑明:“中国为一文化久长的国家。如一个国家而牺牲它历史上整个的文化,未有不蒙着重大的祸害。

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进》的公开出版,调查时间虽短,却能切中时弊,道出了人们十分优虑痛心疾首而又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因而与孟禄、推士等美国教育家、科学家在中国的调研相比,影响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明显大得多,“在教育界引起广泛注意”。以后中国教育界出现的国学教育运动,诸如广东、湖南的中小学读经、几家国学专修馆的诞生,乃至于江西的“新生活运动”中某些复古性质的“四维八德”等教育内容的再次粉墨登场,都与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的考察和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进》的出版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最直接的影响是给无锡国学专修馆以极大的鼓舞。无锡国专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请国学大师唐文治为馆长。唐文治欣然应允,宣布“以救正人心,复兴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为本”的讲学宗旨。后来略变办学宗旨,改为“研究本国历代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唐文治长国专最为欣慰的是,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代表唐克尔·培根参观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来中国看过很多学校,读的是洋装书,用的是洋笔,充满洋气。这里才看到纯粹中国文化的学校,才看到线装书和毛笔杆。”并予以高度评价:“贵校为研究‘国学’之最高学府,负有保存固有文化之责,与普通学校之使命不同。稍后,《国专季刊》对此事还有详细报道。使得无锡国专师生踌躇满志,均以“继绝学”自命,“痛旧道德之沦丧,新文化似是而非”,“深愿以淑人心,扶世道,救中国”。此后,国学教育形成热潮,无锡国专遂成为中国现代国学教育的重镇,河南也成立了专门的国学专修馆,公私立大学亦设立机构推进国学教育与研究,普通中小学国学课程课时增加,一些中小学还宣布读经。

国学教育运动形成的原因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是国家危机日益加重,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地位日趋微贱,社会道德人心日渐消沉,而西方思想文化长驱直人“物极必反”的必然反应,也是一部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探索中国文化出路做出的庄严而沉重的选择。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