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013-01-15

1.科学性。舞蹈训练中要使舞者肢体的协调、优美,需要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使学生能尽快听懂明了教师的教学意图,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技巧训练中教师除一定准确的动作示范外,对动作做细致的剖析和准确的理论讲解非常必要,使学生大脑反映出动作的形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既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技巧、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又能使教学具有科学、系统性。这需要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修养,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了解技巧训练全面的运动原理,善于运用富于科学性的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形象性。舞蹈教学是通过技巧训练使学生肢体在训练中逐渐具有艺术表现力。许多的教学语言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将深奥的技巧、抽象的概念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比较。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较熟悉的事或物作为比方和参照物,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想象、让学生充分体验其舞蹈感觉,并将正确的感觉与肢体动作统一起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大脑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积极展开联想,通过想象会较快捕捉到好的感觉,。

3.情感性。舞蹈教学本身是通过技巧训练用富有艺术美感的肢体传情达意。而“舞蹈艺术也是一种综合文化的展现,是通过舞者肢体来表达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既有造型、舞姿形式美的因素,更有知识、情感美的内容”。‘舞蹈教学本身就应该是生动、鲜活、充满感染力的教学,教师在讲解一个个富有民族情感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和动作时,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为教学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美产生热爱。教师运用丰富的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的意境,具体表现在教师语言表达准确、语汇丰富、形象生动,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表现激情。学生长期在此环境中学习会受到情感的陶冶,大脑储备大量的心理视像,为今后舞蹈的表现提供丰富的审美信息,也为审美意象的铸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由此也会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由生理的感官感受上升为心理层次的接受,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

舞蹈教学过程中,以上三种语言特点相对独立又互为相通、互相促进。三者间科学性语言是技巧训练的基础,形象性语言能启发学生找到舞蹈感觉,情感性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激情,捕捉所要塑造的情感形象,又能赋予前两者以生命力,使舞蹈艺术表现更富有“神韵”。要运用好它要靠教师全面的艺术修养,富于理性智慧,合理、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只有将它们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更进一步。

三、舞蹈教师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意识、交流情感、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交流的效果。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意识的最佳代表,也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准确表达教学意图时,还应艺术地运用语言的“语气”的作用,使它作为教学中把握学生心理,调控学生情感的工具。

1.坚定的语言是一种号召力。舞蹈教学许多概念都较抽象,学生技巧训练也是一个枯燥,极容易疲劳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富于肯定质地的语言,特别是坚定的语言、铿锵的语气,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刺激,给予的是一种心理激励和信心。

2.赞美的语言是一种驱动力。舞蹈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技巧转化过程。在舞蹈技巧训练的高强度氛围中,教师不时给予肯定、赞美的语言会激发学生内心更大的潜力,进发更大的内在力量。

3.严谨的语言能启发积极地思考。舞蹈教学中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准确的语言,能让学生对概念、原理等不出现理解的偏差,能使直观感知与理性思维形成统一,正确地找到合理答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生动的语言能给学生更大想象空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作品或舞蹈动作有形象的比喻和对场景的描绘,能调动学生积极的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能笼天地于形内。不断扩大其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空间,提升思维创造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