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01-14

(1)、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将它纳入高校德育教学总的课程体系之中。大学生群体,具有知识面广,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信息渠道畅通,个性行为强等特点,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在高校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意志力的训练,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德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如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创建网络文明”的内容,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的专题。把正面引导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使学生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

(2)、在“进课堂”的同时,建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互联网的发展,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是对传统德育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可以监督,其传播范围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而互联网的传播完全跨越了这些界限,其信息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容纳着不同的政治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冲击非常大。大学生具备网络知识、精通网络技能,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网络法制、网络道德观念,在目前网络立法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快着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要在重视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前瞻性研究的前提下,集中教育、心理、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网络规范、网络法制进行系统研究,重点探讨、制定和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制订适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教材体系。前不久,北方交通大学组织力量编写了《网络道德》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网络发展的基本情况、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网络法规常识以及在网上应遵循怎样的道德规范等等,并结合我国网络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网络道德应遵循“爱国”、“守法”、“无害”、“友善”等四条基本规范的要求。同时,对网络法律法规进行了大篇幅的介绍,为大学生在网络中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和遵循网络道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3)、在“进课堂、进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要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校园文化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要重点建设好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阵地——校园网,并以此为落脚点和切入点,本着把握方向,主动出击,丰富资源,因势利导的原则,认识并尊重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内涵和情感特征,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网络素质为核心,组织引导大学生文明而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资源,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帮助大学生自我培养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和道德观,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